王倩
摘要: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術教育是一門能夠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教育課程。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中小學對傳統美術的接觸非常少,傳統美術在美術教育中被忽略。中國傳統美術主要是指中國傳統繪畫,而現在中小學美術教師很少是中國傳統美術專業出身。而且中國傳統美術學習起立難度較大,這也就限制了教師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美術教育。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選用的教材一般是水彩和素面,更說明了傳統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地位較低。筆者根據傳統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并采取措施使傳統美術在美術中的地位得以凸顯。
關鍵詞:傳統美術;美術教育;現狀;意義;文獻綜述
我國的美術教育事業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不足的就是忽略了中國傳統美術教育在美術教育中應有的地位。主要表現為:不少學生能說出許多外國美術家的名字,卻說部署中國幾個古代美術家的名字,更不說對我國民族藝術的了解;從美術方面來說,不少學生對外國美術熟悉的程度大大超過對本民族的國畫、書法、民間工藝和建筑藝術的了解程度,這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一、美術教育和傳統美術的概述
(一)傳統美術
傳統美術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集書法、中國畫、篆刻等于體,在世界文化中彰顯這=著獨特的中國風采,我國傳統美術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帶原始社會,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美術也與時俱進的得到發展,就現代而言,傳統美術主要包括山水畫、人物畫、雕塑等等。
(二)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是一種文化教育活動,中小學專門設立了美術課程。早期的美術是為了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分工明確,美術逐漸從生產勞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人類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的一門藝術。美術學習必須與傳統文化課程相結合,在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使中國傳統美術與世界美術文化相結合,但注意不要顧此失彼,在世界多元化中要確保不丟失中國的傳統美術文化。
(三)重視程度低
有調查顯示,學校的美術教育僅僅局限于單純學習畫畫,這違背美術教育理念。美術教育應該全方位的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還應該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只有這樣學生的美術素養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偏重文化課的學習,將美術課定義為選修課,甚至取消美術課,這種做法直接導致學生美術素養下降。
(四)發展機會少
在信息技術的帶動下,世界文化走向多元化,我國的傳統美術與世界發生碰撞,碰撞過程中實現了文化的交流,在我國傳統美術走出國門時,世界美術也不短融入我國,文化沖擊力度十分強大,這多我國傳統美術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五)了解程度低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又與美術教師掌握的主要是作畫技巧,所以一些教師對傳統美術文化了解甚少。加上學校對美術課程不重視,高考并不對傳統美術文化進行考察,而對美術方向的藝術生也只是進行素描的水彩技巧的考察。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歐洲的文藝復興,卻不知道在歐洲文化這一時期有哪些著名的美術成就。
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本國人民凝固起來的一種特殊情感而愛國主義教育也是基礎教育中重要的內容,如何利用中國傳統美術中的優秀內容來影響及教育國民,有極其深遠的意義。縱觀國外,都十分重視低對中小學生進行民族藝術教育,讓民族中的優秀文化能夠一代又一代的延續和傳承下去,我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也不例外。以學習中國青銅器藝術為例,我國的青銅器藝術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杰出貢獻。是世界美術史中極為輝煌的篇章。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中國的傳統美術內容,涉及知識面極為寬廣,內容豐富,學生通過了解和學習可以對中國的文化、工藝、政治、歷史諸多方面的知識融會貫通,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在擴充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可以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對學生其他文化知識的興趣。比如在業余時間,成立美術興趣小組,可以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增強他們的視野。
四、對未來的學習有促進作用
美術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和實用性很輕的藝術。積極地開展傳統美術教育,對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F在的很多大學生中,都有美術欣賞這門公共課,目的就在于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通過美術鑒賞給他們所學的專業以啟發和思考,做到觸類旁通,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五、結論
在世界多元化的社會,我們必須認真的對待中華民族的傳統文明,理解自身的本質,提升對我國傳統精神文明的重視。在美術教育領域,學校和學生應該提升對傳統美術的重視,加深對其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繞有興致的對傳統美術進行學習。此外,高校必須提升傳統美術教師的素質,創建一支專業水平高,綜合素質好的師資隊伍,為學生傳統美術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大鴻.高校美術教育的弊端[J].上海藝術家.2007(1)
[2]杜敏.民間美術與中學美術教學.河南教育(基礎版).2008(Z1)
[3]全日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國美術教育.2002(3)
[4]何躍青.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文化藝術.地震出版社.2006.
[5]齊己:白蓮集[M],四部叢刊初編本.
[6]張坤:中國古代文學史著述中概念使用問題之反思——以“人民性”、“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為例[J].太原理工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7]周來祥:文藝美學[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8]蕭君和:文學引論[C].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
[9]周來祥:再論美是和諧[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10]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老子道德經[M].四川叢刊初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