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職語文教學現狀,探討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堅持以“適用、夠用”為原則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實現中職教育目標。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方法;創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專業技術型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求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又要求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和工具學科,中職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
然而,中職教育的語文課堂卻使教師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因為中職的學生大多數基礎差,底子薄,缺少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對學習特別是文化課的學習明顯表現出厭倦的情緒,上課聽的人少,看課外書、睡覺、玩手機的多。反復強調課堂紀律,或施以強硬手段,均收效甚微。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語文教學設計不恰當,未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動力。因此,作為教師,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對課堂的組織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課堂教學上要多進行改革與創新。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淺談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堅持以“適用、夠用”為原則進行教學的選擇與設計。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全面實施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根據課堂需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課件的演示、圖片的播放、視頻的插入,將語言文字變得生動活潑、直觀,從而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這篇詩歌時,可以通過制作幻燈片,插入圖片與歌曲,制造出一種唯美的康橋景象,用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康橋的美,再配上優美的《再別康橋》歌曲,使學生從視覺、聽覺感受作者的意境,創設情境地和渲染氣氛,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設情境教學法,啟發學生積極探究和思考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角色扮演、詩歌朗誦、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因此,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以達到教學效果。例如,我在講《項鏈》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模擬課本的情節進行表演。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在這個過程中既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很好的梳理,同時對這種在課堂上情景劇表演的形式也感到新鮮有趣。在模擬表演的過程中,有很多有表演潛質的學生嶄露頭角。不但使學生們體會到馬蒂爾德愛慕虛榮的心理,也教育了學生要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結合適當的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探究和思索,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在一個思維活躍的狀態,這樣的學習效果顯而易見。
三、自主教學,激發學生的主動求知欲
中職學生的認知結構比較零亂而且膚淺,總體能力水平偏低,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中職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設計課堂環節時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一篇難度較大的文章化繁為簡,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做一回真正的主人,即學生主講,這種方法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挖掘了他們的學習潛力。中職生這個群體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屬于叛逆期的孩子,在他們的心中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讓學生作為一位“小老師”可以讓他講述自己的見解,也可以設計題目問他的“學生”,還可以讓同學提出疑問,當眾解答。這樣學生不但過足了“教師癮”,把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教師也能夠很好地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思維方式,以促進以后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因為這種人人動腦、個個動口,給人以全新感覺的教學,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在平等和諧氣氛中師生融為一體,取得“雙贏”效果。
四、寓教于樂,將游戲融進課堂活動
在課堂上,我們發現,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情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而作為中職的學生,本來文化基礎就差,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在上課的時候就更加沒有激情和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創設一種快樂輕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從“厭學”到“樂學”的轉變,達到學習的自動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堂時,可以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設計加入游戲的環節,用游戲的形式讓知識點輕松化、娛樂化,讓學生不帶著壓力去學習。例如,我在講綜合能力之口頭語言與交際能力的活動課上,針對怎么在生活中訓練自己即興演講的能力時,我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每一個小的環節都穿插一個小游戲。例如抽題游戲:要求每位同學拿紙條寫一個題目,這個題目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或一幅圖等。然后把題目收上來,隨機抽題,就紙條上的題目演講一分鐘。學生總是帶有一種僥幸和好奇的心理上臺來抽題,看看自己抽到的是什么,然后亂講一通,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頓時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有趣了。課堂中的游戲,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讓學生覺得原來學習語文也沒那么難。
五、與專業相結合,堅持以“夠用、適用”為原則開展教學
職業教育本身具有自己的特殊屬性,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有別于普通中學語文教學。中職語文教學必須確立能力培養的“專業化”導向,必須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與專業的“職業化”訓練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專業性,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實現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為專業服務”的宗旨,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文化素質,為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例如,對待文科與理科不同專業的區別,在課文教授過程中要有區別地挑選設計教學環節,以適合學生的專業,堅持“夠用”原則。書本中與專業性不強的內容可選擇略講或選講形式。如在講授應用文、散文、說明文等各種文體時,要根據不同專業有針對性地去選擇課文的教學,避開一些與本專業聯系不大或用不上的知識點。對于應用文的寫作教學,所有專業的學生都必須要掌握,因為這跟學生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要有的基本能力相關,例如請假條、收據、總結、報告等的正確書寫。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必須堅持“適用、夠用”原則,根據各種專業所需要的具體能力讓學生掌握語文的工具性作用。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培養專業技能作用顯著,需要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不斷研究學生的學法和教師的教法,結合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現代教育手段,優化教學方法,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綜合性技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