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韜
摘要:職業指導工作已成為高職院校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主要通過開設職業指導課、講座等方式進行,存在著指導內容和形式單一、理論與應用研究薄弱、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完善等主要問題。為進一步做好職業指導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加強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的途徑方法。
關鍵詞:高職;職業指導;就業
在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有效舉措,是實現高職生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
大學職業指導是大學幫助學生和社會求職者了解社會就業形勢與當前就業狀況,了解社會人才需求和有關人事與勞動政策法規,認識自己的職業志趣、職業能力與個性特點的過程;是運用職業評價分析、調查訪談、心理測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據市場人才供求,按照求職擇業者個人條件與求職意愿以及單位用人要求,提供咨詢、指導和幫助,實現人職合理匹配的過程。[1]
一、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存在的問題
經過十幾年的摸索,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已經初見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偏重就業指導,職業指導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
由于高職教育起步晚,又具有明確的就業導向,許多高職院校將抓學生就業率作為職業指導的最終目標,也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很多高職院校是在抓就業的過程中逐步開展職業指導的,所以職業指導就被等同為就業指導工作,或者說就成為職業指導的主要工作內容。職業指導的形式也相對單一,主要是開設職業指導課程、舉辦與就業相關的講座、進行求職應聘的訓練與輔導等圍繞就業展開的工作。
(二)注重求職技巧指導,理論研究不足
由于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在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即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因此在進行職業指導時,學校更注重求職技巧的指導。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開展的職業指導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或者繼承以往中職時候的經驗,或者是借鑒普通高校的職業指導做法,尚未形成具有鮮明高職特色的、突出職業導向型的職業指導理論體系。
(三)職業指導師資力量薄弱,指導功能不強
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師資力量薄弱,指導功能不強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大多數高職院校把職業指導課程教育與專業技能教育割裂開來,使得職業指導課程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一部分,與崗位技能培訓嚴重脫節;二是多數從事職業指導的老師并沒有企業或其他社會工作經驗,通過這類老師為學生進行職業指導也是有所欠缺的,其指導功能不強。
二、原因分析
造成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對職業指導目標的片面化理解
高等職業教育相對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標上有所不同,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這使得在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即就業指導,在很多學校把職業指導和就業指導等同起來或者認為職業指導是為就業指導服務,打基礎。這種對職業指導的片面化理解,在思想上束縛了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在實踐中造成了注重就業結果輕視職業指導開展過程的偏差。
(二)對職業指導工作重視不夠
很多高職院校對職業指導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成立職業指導工作委員會對學校整體職業指導工作進行領導。沒有專職的職業指導師工作崗位,職業指導工作大多由招生就業辦工作人員、學生行政管理人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等分解代替。在學校內部沒有形成一個職業指導工作的合力,營造良好的職業指導工作開展氛圍。
(三)職業指導師來源單一
職業指導是一份需要不斷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的工作,職業指導師的成長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更需要在實踐中鍛煉。但就目前我國人事管理制度,職業指導師大多是從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直接進入高職院校,進入學校后考取職業指導師工作證后從事相關工作,他們多數缺乏社會或企業工作經驗。
三、加強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的途徑方法
(一)高度重視,形成職業指導工作合力
高職院校應該從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延伸至整個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切實改變以往只重視畢業生就業率的做法,從學生一踏進學校門就開始進行職業指導工作。成立由主管校領導、招生就業處、學生工作處、職業指導課程教師、專職職業指導師等與學生職業指導相關人員組成的職業指導工作委員會,統領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形成職業指導工作的合力。
(二)以人為本,確立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目標和任務
職業指導發展的歷程體現了從單純的信息供給向關注個體特質、以求職者的內心需求和人生規劃為出發點,以人為本的思想回歸。[2]美國促進高等教育標準化委員會(Council for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簡稱 CAS)在 2004 年標準化指導中,將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基本任務和目標規定為:為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員的整個職業生涯發展過程提供幫助。[3]
職業不僅是個人謀生的手段,也是獲得自身發展和發揮個人才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基本途徑。學校要以人為本,從學生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切實樹立以學生終身職業發展為本的職業指導理念,確立高職院校職業指導的工作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以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全面發展為著眼點,圍繞學生職業適應能力、發展能力、創新能力等核心素質的提升,通過教學、管理、服務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全程職業指導,幫助他們實現職業發展理想。
(三)高度重視職業指導工作隊伍的建設
針對目前各高職院校缺乏專職的職業指導教師,有關工作人員對職業指導的理論和實踐還缺乏比較系統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評價學生心理特點的方法。因此,要提高職業指導工作的質量,必須加強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培養高素質的專職職業指導師。學校應鼓勵、支持相關教師積極參加國家職業指導師資格認證培訓和考試,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培訓和人才測評技術學習,鼓勵他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走職業化、專家化發展的道路,從而形成學校專職的職業指導師。二是聘請校外專家充實職業指導師。在高職大學生中開展有效的職業指導需要有多方面的社會資源。為了拓寬大學生視野,讓他們對社會發展有更直接和深入的了解,可以聘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成功校友等專業人士作為學校職業指導師的有力補充。
(四)加強具有高職特色的職業指導理論研究
當前對高職生職業指導理論和應用研究還很欠缺。學校應該緊緊圍繞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發展等同學們關注的問題,建立以課題為紐帶的科研合作團隊,推動高職生職業指導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提高。職業指導的學科研究應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強調專業與崗位銜接,通過不斷借鑒和創新,構建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勝任職業的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的職業指導理論和實踐新體系來發展和推動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
四、結語
高職院校職業指導的開展是一項全面的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工作合力。隨著職業指導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其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會日顯突出。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職業教育的規律,在職業指導理論探索和工作實踐中不斷創新,形成特色,為學生職業發展服務,為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論文數據庫.2007:15.
[2]賀黎.大學生就業指導芻議[J].教育與職業,2010,9:91.
[3]就業指導工作比較探析[J].教育,2006(7-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