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萌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必修的一門公共課程,對于高校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正確塑造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突飛猛進的階段,高校思政課在向社會各領域輸送人才方面也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本文就將探討高校思政課在培養人才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淺談高校思政課如何更好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人才培養;作用
近些年來,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的趨勢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其中,我國的高等院校在為社會輸送各領域人才方面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一定程度上講,高校擔任著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因而作為社會人才主體的高校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正確塑造與整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當下,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結合這樣的基本國情,高校思政課成為培養大學生正確“三觀”的必要手段,對于整個社會的人才培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較為顯而易見的是不少高校并沒有足夠重視思想政治課的開展,教師往往根據課本按部就班、敷衍了事,學生也對此沒有多大的興趣。從整體上看,高校思政課程的開展并沒有達到理想預期,其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作用仍沒有受到部分教師與學生的重視。學校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教師與學生對于思政課的重視,使思政課充分發揮其培養人才的作用。
一、高校思政課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健康人格
毋庸置疑的是高校思政課是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培養。優秀的高校畢業生不僅要具備大量的知識儲備與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更是要做到傳統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其中德育事關重要,它不僅體現在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更是關乎一個人做人的最根本底線。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正是高校思政課的首要目的。擁有正確的“三觀”并形成健康的人格有助于促進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能提高整個社會總體的道德素質。反之則會對社會產生或大或小的危害,從最近幾年數見不鮮的報復社會的事件中可見一斑。因此,加強高校學生思政課的教育在培養高校學生健康人格方面扮演著重大角色。
(二)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的時代責任感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作為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的一份子,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責任。勿忘歷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近代鴉片戰爭以來,我國飽經外國各列強的侵略與侮辱,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之事接連不斷,原因就在于當時中國遠遠落后于西方列強,而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起來才能不被他國任意欺凌,也只有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而整個國家的強大并不是一兩個人所能肩負的,將我國建設成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需要每一個公民的努力,尤其是接受了高等教育掌握了先進科技文化的大學生們更需要擁有振興中華的時代責任感。高校思政課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教授給學生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和黨與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從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有利于增強高校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責任感。
(三)有利于加強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當下世界已進入了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的特點是以智力資源(以智力勞動為主的人力資本和構成知識產權的無形資產,即知識和資本的統一)的占有、配置,以科學技術為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使用和消費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形態。這就使得創新思維能力變得極為重要,它顯然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因而在這樣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高校培養的人才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高校思政課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肩負著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重要使命。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可以使其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從而引導和保證大學生創新行為的正確價值取向,這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起著引導性的作用。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能夠促使高校學生解放思想,增強其辯證思維,更好地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
二、淺議如何有效發揮高校思政課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正因為高校思政課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各高校理應重視其具體教學應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
為了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對人才培養的作用,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最為基本的條件。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包容、合作與互相尊敬友愛的密切關系。只有做到民主才能讓師生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才能夠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在民主教學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培養人才。
(二)加強高校思政課教育力度,改革思政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更新教學方式,活化教學手段,是培養高校人才的基礎。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與時俱進,思政課也應相應地進行改革。教師應結合教材的內容、學生的特點與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思政課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與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改變以往死氣沉沉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采取討論式、案例分析式、辨析式等新型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起到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作用。
(三)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
除了最基本的課堂教學,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也是高校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手段。長期的課堂教學不免會使得學生產生厭倦感,適當的實踐教學則能調動學生的興趣。而理論聯系實際恰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思政課改革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知識講座、主題辯論會、熱點研討會等豐富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可在校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等活動,充分聯系社會實際,直面現實問題,從而加強學生的時代責任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養人才方面具有指導性、方向性的作用。因而,各高校理應將其重視起來,積極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培養人才的巨大潛力。
【參考文獻】
[1]鮑昕.論高校思政課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4):231-232
[2]孫成娟.培養創新型人才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課教育改革[J].科技信息,2010(3):144-145
[3]姜志遠.發揮思政課在大學生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的教學探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0(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