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芬
摘要: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主干學科,語文集人文性與工具性于一身,起到綜合培養學生各項能力,加強學生交際能力的作用。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使他們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目前,農村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濃,課外閱讀的能力不強的現狀嚴重制約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本文在此基礎上對激發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策略加以探討。
關鍵詞:課外閱讀;語文;圖書館;閱讀能力
【分類號】G623.2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出現在校園中的名人名言從最直觀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書籍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針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弱,基礎知識掌握較少的特點,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也應呈現出階梯式的法杖過程。小學語文教學以積累性教學方式為主,將語文學習由一種枯燥的字詞掌握轉變為建立在趣味性閱讀基礎上的能力培養。在克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能力、硬件資源、師資力量等方面不足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學生閱讀興趣、讀書能力、寫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的提升,是當前條件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興建校園圖書館
在一些偏遠地區,教學設施簡陋,師資力量不足的現象還相當普遍。對不少農村學生來說,語文課就是老師在黑板上教授生字、生詞,課文的講述則是口述——記憶的過程。對一些貧困學生而言,閱讀課外書籍還是可望不可即的夢想,圖書資源的缺乏造成了學生甚至部分老師閱讀意識的淡薄,這種意識的淡薄則進一步削弱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人撲在書籍上,就好象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莎士比亞這樣形容人對書籍的熱愛和需求。據調查,不少滿懷閱讀興趣的學生表示,現有的學習環境根本無法滿足他們對書本和課外閱讀的渴望。面對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校方需通過大力興建校園圖書館,豐富學生閱讀資源,實現學生的讀書夢。
通過構建校園圖書館,設立明確的館藏借閱機制,定期增添維護圖書,實現學生閱讀量的穩步提升。不同于高校的圖書館建設,農村小學的圖書館應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興趣為基礎,在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及學習理解能力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每周進行至少一次的課外閱讀,讓他們有借閱書籍,開展課外閱讀的興趣。與此同時,學校還可通過與部分城鎮學校結成一對一的幫扶政策,通過兄弟學校定期捐助圖書,及學生自發捐出書籍、交換書籍,實現圖書的互通有無,從而實現閱讀資源緊缺條件下的最大閱讀量。與此同時,學校也可設置留言板,征求學生對所需圖書的名稱,實現圖書采購上的針對性。在班級,可以設立圖書管理員和班級圖書角,通過小范圍內的閱讀資源集中,完成學生之間的閱讀感悟交流,教師也可以設立每周一次的閱讀時間,讓同學們在讀到一本好書之后,與身邊的朋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并對該書籍的內容進行相關介紹,以增進大家的閱讀興趣。
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2.1開展教學內容的延展式課外閱讀,課前展示讀書感悟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閱讀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有了向往的方向。對不少學生來說,課本的人文內涵使他們在閱讀時受到了長遠的影響。以閱讀童話、小說類課文為出發點,使學生懷著興趣進行閱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寫作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思考和寫作能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感悟的內容不限長短,重在表現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個性解讀,這也是鞏固閱讀能力,長期保持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閱讀感悟的展示方式也在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們的閱讀感悟可以是對文章內涵的議論,對作者的敬佩、感慨,也可以是看過這本課外讀物后腦海中產生的一個故事。通過簡短的課前展示,實現每個人與班級整體的互動,也在無形中幫助學生拓展了他們的閱讀內容。
2.2設立讀書小組,定期展示閱讀成果
相較于個體閱讀,,課程標準中更多的鼓里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喜歡的書籍類型也不同,不同小組可根據成員的興趣愛好圈定具體書目。定期的閱讀活動能將大家的閱讀積極性調動起來,還可通過組內交流討論確保課外閱讀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同學們真正參與的知識拓展和豐富的過程。
以閱讀形式給學生一種感受和體驗的過程,讓他們以閱讀為出發點了解世界。自辦手抄報、剪報、繪圖板報等活動能將學生們在課外閱讀中收獲的知識和體驗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并幫助他們從多樣的表現形式中獲得快感。節選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中的段落,告訴大家自己喜歡它的原因,將好句、好段與全班同學分享,能幫助學生產生更為濃厚的閱讀興趣。
2.3開展知識競賽活動,將閱讀與課堂教學將結合
針對小學生求知心重,好奇心強的特點,可以定期組織課外閱讀知識的相關競賽,讓同學們在競賽過程中深化對讀物及所學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效仿一些流行的綜藝節目中的競賽環節,將競爭性和趣味性融入課外閱讀,讓這類活動起到檢查閱讀質量的目的。可以通過組內競賽、班內競賽、年級競賽至全校競賽的方式,逐層選拔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個人跟集體,并授予他們相應的圖書獎勵。
可以說,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就是一個進行自我展示,PK文化素養的學生舞臺。基于對勝利的渴望和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們必將更好的利用有限的閱讀資源和閱讀時間,提升閱讀效率。與此同時,還可通過舉辦相應的,以課外閱讀內容為主題的演講大賽、故事大賽等競賽形式,讓學生們逐步克服自卑、表現力較差等方面的問題,實現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3、建立閱讀興趣體系,形成課外閱讀的良性循環
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過程,針對農村小學基礎設施條件差,圖書資源短缺,閱讀意識淡薄的現狀,必須建立起一個激發閱讀興趣的體系,從而實現課外閱讀習慣的良性養成。
除規定課外閱讀時間,定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外,教師還應該建立起以交流、互助、鼓勵為主的閱讀興趣激發體系,將學生們的閱讀熱情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上。通過學生們的親自參與,避免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茫然感與消極情緒,從而使閱讀的過程成為與游戲無異的娛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避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曇花一現,令他們養成長期而穩定的閱讀習慣,通過老師適時的鼓勵和支持,肯定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收獲的知識及進步,幫助他們樹立閱讀的習慣和信心。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
參考文獻:
[1]陳文英.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淺探[J].學周刊,2011(01).
[2]周輝.談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3(04).
[3]游夢琴.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J].教育戰線,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