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摘要】高職學生作為高考大軍中的落選群體,其自身在步入高職院校后的心理大多數是不健全的。而如今外界對于高職學生壓力也在逐步增加,高職學生在面對就業等社會問題方面,心理上容易出現不和諧的現象。現如今的高職教育在針對學生的心理和諧方面作為重點研究對象,本文對如今的高職學生心理現狀進行細致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希望對于這一高職學生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和諧;實踐研究
0.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學生處在了一個更加復雜,競爭更加激烈的社會環境。其高職學生自身不僅承受著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還有學校和家庭的壓力。面對多重壓力,高職學生心理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與自身矛盾,這對他們的人生充滿了不利影響,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而在這樣的一個時期,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和諧勢在必行,當然面對高職學生心理和諧的實踐研究也作為如今高職院校的重點,筆者也通過對這一實踐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使高職學生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1.新時期高職學生心理和諧現狀
學生在高中畢業步入大學后的這一階段是其自身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的成長如何對以后自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高職學生作為高考被篩選下的一個特殊群體,在自我認識上大多數都是呈現自卑感。我國受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及現如今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育不全面,管理機構不健全,學生這一最初自卑感現狀并不能得到改善。在高職學生步入高職院校后,對自己所選的專業與自己理想專業有差距,內心會產生落差感以至于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雖然有了更多的空余時間,但這時的絕大部分學生并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另一方面現如今絕大部分的高職學生不對自己抱希望,沒有明確地方向目標,每天抱著‘混日子的心態面對學校生活,嚴重者甚至是自暴自棄。學生在院校的學習不積極,而面對其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學生中常見的問題。步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其自卑感讓大多數人不會主動去交新朋友,這是一個嚴重的心理不和諧現象。高職學生沒有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特立獨行的性格會讓他們感覺自身被社會遺棄,進而對于自己的生活也不積極。接著就是來自就業的壓力,由于是高職院校,其就業起點低,這給高職學生心理上帶來很大的落差感。而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高職學生沒有足夠的信心去競爭,內心過多的是聽之任之,沒有自己的主見去建立人生目標,長此以往他們會產生對社會的恐懼感。另外,社會生產、社會服務、以及社會管理等多領域的支持缺失致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和諧發展空間逐漸縮小,社會發展對高職院校的認可度普遍降低,社會支持的缺失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發展的漏洞逐步轉變形成惡性循環[1]。再者就是家庭的壓力,其自身沒有考到一個父母理想的大學,內心會背負壓力,而家庭的期望如今也都加持在學生身上。高職學生在面對學校、社會、家庭的三重壓力下,如果沒有一個和諧的心理認知,對其自身的發展是有很大的阻礙的。
面對以上的現狀分析,我們可以針對高職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這三個方面來展開對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和諧的實踐研究。
2.新時期高職學生心理和諧的實踐研究
2.1學校教育環境的優良創建
首先,是學校文化的建設,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讓學生從心底接受學校的一切,而且優良的校園文化可以時刻影響這學生的思想,行為的準則。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是校園環境的建設,另一方面是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校園環境的好壞是時刻影響學生內心的心理情緒,一個寧靜、美觀、雅致的校園環境不僅帶給學生積極向上飽滿的精神面貌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美的理解。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對于高職學生是及其必要的,學校可以舉辦多種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進來,而且在活動中讓學生得以體現自己的自身價值。以這種形式,不僅讓學生參與到集體中去,感受團隊魅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心理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其次是高職教育對學生的開展問題,學生步入院校,學校是有責任和義務的讓學生對于自己所選專業有透徹的了解。對于高職學生自身專業的選擇就是以后自己的從業方向,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對于專業有興趣,并指引學生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另外,高職院校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以此來減輕心理壓力[2]。
2.2社會環境的優良創建
社會環境的優良創建首先是社會支持網絡的建設。社會支持包含很多方面,有社會上他人、團體、用人單位所提供的幫助,還有政府的資助政策、國家各項獎助學金等都是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的支持。通過社會的各方面幫助,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在社會的發展空間寬廣,認可度高。另一方面,高職學生在面對就業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后,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需要,有了自己的明確目標,以至于就有了自身努力奮斗的動力,讓自己向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2.3家庭環境的優良創建
家庭中首先是父母有一個思想方式的改變,不能把一切期望的負擔強加在學生身上。家長要更新教育理念,培育良好的教育心態,減少家庭教育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增加科學性和系統性,以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分情況地教育子女,最終使子女在家長的精心培育下健康成長[3]。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淺析對新時期高職學生心理和諧的實踐研究。高職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群體,得到的應該是廣大社會人士的關注,增強學生自身的心理和諧,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任務目標。希望此文可以讓高職學生有一個健康積極的人生作出一點貢獻。
參考文獻:
[1]賈洪峰.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和諧的社會支持建構研究[J].才智,2015-01-15:8-8.
[2]楊曉燕.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25-25.
[3]閆穎.促進高職學生心理和諧的有效途徑[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3):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