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敏
【摘 要】課堂教學模式一直是教師關心的重點問題,以往的教學模式難以擺脫模式化、僵硬化的特點。課堂教學也是以教師講解為中心,加以板書及其他教學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政治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來看有些許模式化。在新課改的推行下,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改變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政治 教學模式 轉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02
現今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社會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也在不斷地更新。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意在表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網絡技術迅猛發展。信息時代向我們邁來,社會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那就是擁有新素質,新知識和獨立自主,個性完善的人才。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師的輔助作用下,引領學生不斷探索發現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今,快速發展的信息高速公路更是為學生與教師提供了全球化的知識背景,使得教師能夠更專業,更靈活地根據社會現狀轉變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發展。也使得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這個世界,將時事政治與自身周邊政治環境聯系在一起,做一個緊跟時代,思維生活化的新型人才。教師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教學模式,應該盡量使學生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成為一個不與社會脫軌,明了實際現實的人才。同時,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互動式教學模式已經流行于初中政治教學。
一、教學模式的反思
舊式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牢固地掌握教學大綱內容。教師習慣性地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一些固定的思維方式強行灌輸給學生。學生作為接收知識的主體,經常處于被動狀態。學生也許能夠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關于課本上知識點的內容,但學生卻不能將這些知識點,政治觀點應用于社會實際。隨著時代的發展,課本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實際現狀存在一定的脫軌現象,使得學生學習的都是固定化的知識內容,并不能與飛速發展的社會實際相適應。逐漸使學生思維僵化,書面成績提高,但并不能成為社會緊缺的創新型,自主能動性強的人才。比如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保護自我”一課。舊式教學模式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整理知識點,然后給學生進行講解教學,講解內容全是課本上的,再是讓同學記得知識點,最后提醒期末可能會考的重點知識點。這種固化的教學方法弱化了社會中對青少年不利的一面。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點好應對小測試與期末考試,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實際心理成長,不了解自己的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實際思想狀況。使得教學方法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變化,亟須轉變。
二、新的教學模式特點
(一)強調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起到輔助作用,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以往的教學過程是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被動地接受內容。如今,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創新型人才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而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假若學生都按照一套固定的模式來學習,那么培養出來的人必定有相似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學生就會缺乏創新能力。只有當教師在課堂中起輔助作用,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才能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獨有的思維模式。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自我保護”一課中,知識點有兩個大點:“身邊的侵害與保護”和“防范侵害,保護自己”。對于十三四歲的初中學生來講,社會環境紛繁復雜,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的社會閱歷與經驗不足,很有可能就會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侵害,教師在這節課主要是要使學生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老師的教學任務不再是只讓學生學習他們可能會受到什么樣的侵害,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自我保護的知識與技能。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在面臨侵害時冷靜對待,盡自己所能保護自己,讓自己處于一個安全的環境。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這堂課中需要自主學習這個階段自己可能會受到的侵害,要結合自己實際和周邊同學及朋友的實際案例來增強自己的防范意識。在學習保護技能時,需要聯系實際,發揮自主能動性,除了在課堂中學習防范技能外,還應在實際生活中通過學校,社會,以及家庭來為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筑好一道安全墻。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好自己。學生不能完全依靠課本知識解決問題,只有發揮自主能動性,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學生只有發揮自主能動性,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想別人所不想,讓自己成功地成為一個適應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F今,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師所進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流行。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基本是教師進行單方面的教學,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缺乏自我思考的,主動提問的能力培養。造成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完全沒有互動性可言。如今,教師在教學中起輔助作用,需要調動學生的熱情,借此來活躍課堂氣氛。如果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就應該增加課堂活動中的互動環節。
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更快地集中注意力,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人教版中“做情緒的主人”一課中,老師在授課時,不僅要講到課本的知識點“豐富多樣的情緒”和“學會調控情緒”,還應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談談自己生活中的情緒,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結合課本知識談談自己是如何控制情緒的,如果是自己在事發當時沒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學過本課后,有什么心得體會,該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在學生說完自己的心得體會后,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社會經歷與經驗與學生進行互動,其間要融入課本知識點,讓學生在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
(三)生活化思維
政治教學中,很容易出現的一個教學問題是課堂內容僵化,與社會現實或實際脫軌。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課本內容有時存在“空口說大話”的問題,偏離了生活實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因為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在七年級下冊“做情緒的主人”一課中,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情緒”和“學會調控情緒”。其中第二點就是教學生如何控制自己生活中的情緒,這樣的教學內容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原來僵化的模式下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在在反思過去的同時應該做的是轉變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