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林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求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能夠促使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在教學中教師要分析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得學生不斷的提升解題正確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 解題正確率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61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成績。解題的正確率受到學生對數學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的解題和應試技巧的掌握、學生的心態和狀態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要分析對解題正確率有影響的因素,有針對的性的提出解決的方法,使得學生能夠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基礎知識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需要從基礎知識入手。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的傳授基礎知識,基礎知識的學習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工作,是學生學習水平得到提升的基本要求。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仔細的研讀教學大綱,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教學的目標,在確定教學要求的基礎上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的不同,導致學生的學習經歷和環境也有所不同,因此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也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不同。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合適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經驗進行有效的調整。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關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時刻的關注學生的狀態和心態,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這樣一來教師能夠良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學科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同時對學生解題正確率的提升也有積極作用。
二、解題方法的教授
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還要為學生傳授一定解題的方法。解題方法的掌握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幫助學生有效的進行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講解學習內容的時候有意識的讓學生關注教師思維的轉變,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解題的思路。在形成正確思路的基礎上講授基本的解題步驟,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邏輯,能夠進行高準確率的解題。
教師要豐富教學的方式。在講授解題方法的時候不僅僅要進行相應講解,還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將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交給學生,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解題的步驟,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找出自己思考中的漏洞,進而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難以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得學生取得真正的進步。教師在采用學生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時,需要做好分組工作,小組的成員人數要控制在一定的數量之內,成員太多會導致學生之間難以交流。組員之間的水平要有所差異,水平較高的學生能夠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到進步。水平暫時較低的學生并不是沒有優點,學生之間應該互相的學習,共同的進步。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通過合作能夠解決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解決能夠總結出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準確的解題。
在基本的教學工作結束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工作進行相應的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不僅要對知識進行總結,更要有多側重,對一些重要的知識要進行強調,并且能夠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能夠在題目和知識之間建立起正確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
三、開展練習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練習的機會有效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
在練習時,首先要進行的是基礎知識的練習。通過這些相對簡單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找到自己在知識掌握中存在的不足,能夠補足知識上的缺乏。在熟練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在做進一步的練習。接下來,教師要找難度相對高一點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在練習中注重思路和解題步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題目與知識的正確聯系,用正確的思路進行思考,形成清晰明了的解題步驟,最終做好練習。
教師在開展練習時要對題目進行選擇。題目需要具有代表性,并且要有豐富的知識性,其中要包含初中數學知識點,并且根據練習目的的不同做出調整。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要選擇與之相應的題目,并且題目要與學生的水平相結合,讓題目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在練習之后要帶領學生做好糾錯工作。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是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實現的。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糾錯本。讓學生將做錯的題目記錄下來,并且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更改,同時記錄下出錯的原因和正確的解題思路,然后在空閑時間翻閱,最終達到通過一道題目掌握一類題目的目的,不斷的減少錯誤,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四、應試技巧的掌握
初中數學解題的正確率除了知識掌握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應試技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傳授應試技巧,讓學生在考試中能夠應對自如。
在考試時首先要有正確的心態。學生對考試往往沒有正確的認識,常常感到恐懼或者不在乎,這都是不正確的心態。學生只需將考試當作對自己知識的檢驗,不能將其看得過重,這樣容易造成緊張的狀態。同時也不能過分放松,過分放松往往會使學生掉以輕心,成績不會理想。只有當學生擁有正確的心態,才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每一次的考試,在考試中進步。
其次是要有基本的考試技巧。閱讀題目時,學生需要認真仔細,并且調動大腦中的知識去思考。在審題時要認真、仔細,避免看錯要求或者是讀錯題意,充分調動自己掌握的知識,將知識與題目之間建立聯系,找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在擁有解題思路后學生就可以進行答題,在答題時要字跡清晰,要有邏輯性的書寫解題步驟。在解題完畢后如果時間允許要進行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要仔細,盡可能找出自己疏漏的部分,幫助提高學生的解題正確率。
最后就是在考試后,學生要做好改正和學習工作。將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將遺漏和沒有理解的知識進行補充,避免同樣的錯誤重復出現。通過不斷的考試,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知識,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應試技巧,進而有效的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知識的傳授工作,幫助學生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傳授解題的方法,幫助其正確的運用知識,并且開展一定的訓練,讓學生在練習中成長。同時進行應試技巧的輔導,最終提高學生解題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