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等
【摘要】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生產、建設、管理等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是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任務,這奠定了實踐教學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和職業學院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實際,以貴州職業院校為例對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進行初步分析,對高職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模式進行相關研究,提出貴州高職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模式,以為高職院校提供借鑒.
【關鍵詞】實踐教學;運行模式;旅游專業
貴州以其特有的地勢與氣候,發展起擁有自己獨特文化的旅游產業。貴州旅游在不斷的發展中,急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旅游人才。
對高職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一直是旅游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貴州的高職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應當是什么?如何創建新型的實踐教學方式,提升現有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本文以貴州的旅游教育現狀,將其與貴州高校旅游教育現狀結合,客觀分析了其優越性與所存在的問題。
我們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和職業學院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的實際,以貴州職業院校為例對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進行初步分析,對高職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模式進行相關研究,提出貴州高職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模式,以和大家進行學習溝通,以為高職院校提供借鑒.。
一、高職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實踐教學在現代高等教育的教學實施中,具有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過實驗、實習、專業實踐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實現學生應用知識、掌握技能、熟悉未來職業及獲得新知等教育目標的教學形式,也是遵循現代教育基本規律的有效教學手段。
高職教育要注意高等性和職業性并重,既不同于傳統的高等教育,又不同于初、中等的職業教育,高職教育應培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宗旨,致力于基本完成將自然人轉變為職業人的任務。高職教育特定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特點就是特別強調實踐性教學,實踐教學處在高職教育的中心地位。
旅游專業本身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主要為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區以及旅游行政單位和外事接待單位培養專業操作技能熟練、適應面較廣的專業管理人才。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實踐教學具有與理論教學一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踐環節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服務技能和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是為了學生今后能真正勝任旅游行業的管理工作,同時也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加強。
高職旅游專業必須加強實踐教學。我國高職旅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要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較高素質水平的,能夠適應時代需要,在地方基層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各類旅游企業從事服務或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高職旅游專業教育關鍵.就是在整個教學環節上能否真正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要保證專業實踐課有足夠的課時,更要保證學生實踐課真正的實踐性,切實抓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把演示性、驗證性實驗轉化為學生自己設問的實際操作性實驗。要把學生的基本技能實訓與學生職業資格證相結合,把專業感性實習與崗前培訓相結合,把畢業實習與課題研究或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革新、管理創新等項目相結合。
二.貴州高職旅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是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特點決定了實踐環節在教學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對于處于發展中的貴州高職教育更是尤其重要。當前貴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有:
(一)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安排不合理
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形式單一,技術手段落后,與旅游企業實際工作差別很大。簡單操作技能的訓練是現在很多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在實踐課上所學的內容,這直接影響了學生技能掌握的內涵。如酒店技能訓練,中專生所應掌握的擺臺、席間服務、鋪床、前臺服務等最基本的技能仍是很多院校實習實訓的全部內容。在實踐教學安排上,實習仍沿用普通高校做法,在第三學年的最后一個學期才安排專業實習,但由于企業不配合,學校不重視,并未達到真正實踐的目的。一方面,學生在實習單位充當“廉價”勞動力,無法進行管理實習或換崗實習;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并沒有掌握好實際的服務技能,使實習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這與旅游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極不適應。
(二)實訓師資不夠
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真正出過校門,多數教師實踐動手能力相對較弱,主動參加旅游實際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大部分教師與企業等用人單位聯系較少。體現在實訓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等授課方式上難度大、駕馭能力差。理論知識雖然較扎實,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卻相對較弱。在教學時往往不能將知識講透。
現有教師獲得雙證的以及在職進修的比例小,師資隊伍結構不盡合理,教師隊伍建設滯后于旅游業的發展。教師隊伍梯隊結構男教師少而女教師多;雙師型教師少而理論型教師多;缺乏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教師隊伍整體教學科研實踐水平偏低。
(三)實訓基地建設滯后。目前旅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有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兩類。校內實訓室由于資金、場地限制,沒有高標準建設實訓場所和添購設備。校外實訓基地則數量極少,每年都有調整更換,尚未建立起長期的、相對固定的互惠互利關系,校企合作也僅限于表面的淺層次的基礎之上,且可控性不強,校企合作關系非常脆弱。
(四).實踐教學缺乏考核,沒有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
在課堂理論教學方面,學校大多都已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但對于實踐教學缺乏科學、規范的體系標準。在具體實踐教學中,考核評價標準不一,指導教師各行其是,使得實踐教學的水平難以評價,這樣也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對實踐性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缺少一個系統、客觀的對學生實踐表現的評價標準。不少院校對實踐性教學的評價標準單一,僅以實習單位評定、學生實習報告這兩種形式作為評價的標準。在教學管理體制上,每學期和每學年的常規教學檢查和相關教學表格的規定中,還在沿襲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模式,不認可這種教學改革的模式,教師在接受教學檢查時還要更換為原來的教學模式標準。
三、構建適應貴州市場需求的旅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旅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應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應用”為主線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
我們認為貴州高職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模式應當是:課程設置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強化實訓實習教學實踐、構建教學方式以實踐教學效果為主的評價體系。
(一)課程設置以職業能力為主線
課程設置上突出職業性,才能體現出高職旅游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來。 以職業崗位需求為標準,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確定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上突出職業性,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課程設置,必須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本位。所謂職業能力不是指為從事某項職業活動時的操作或動手能力,而應該是為完成職業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全部內容。旅游專業目前的課程安排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含實訓課)、專業選修課四部分構成。我們認為應當以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含實訓課)和專業選修課為主,將認知訓練與實際操作訓練串聯起來,在課堂教學時,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修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問題,將實用性貫穿到理論教學的全過程,既改變了枯燥理論教學傳統模式,又增強了所學知識的實用性。
完善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課程設置: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前,先讓學生對本專業.本課程有簡單清晰的了解,幫助學生知識理解。學校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先安排若干學時的課程實踐,通過參觀、觀看錄像、實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專業及相關課程產生感性認識,之后再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傳達,最后再進行實踐教學,這樣一個實踐——理論——實踐的教學過程,能夠幫助學生主動的吸收知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立體地掌握所學知識。另外,學校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適當地加大對實踐教學課的課時安排。如在上酒店和旅行社方面的專業課時,可先安排學生到酒店和旅行社進行了解參觀,再來進行知識講解,然后再進行相關實踐活動,最后回到課堂進行教學完成.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與實踐教學內容,對于旅游專業的教學培養方案,要注重設施實踐教學環節,符合“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教學規律,在培養方案中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在實踐教學的內容方面,要站在學生、學校、市場等幾個方面來思考問題,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等來調整實踐的內容。
(二)強化實訓實習教學實踐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高職教育的顯著特色。因此,高職院校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而且要加強實踐教學,讓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
建立旅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要是專業技術應用能力以及技術理論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要保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開拓創新有所提高。要結合學生實際,適當的延長學生的實習時間,為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作良好的條件。還要對傳統的專業實習計劃進行修正,進一步豐富實習內容。旅游專業的教師要認識到實踐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可以采用校外集中實習的模式,把實踐教學完整安排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也可以采用分散式實習模式,把實踐教學安排在幾個分散的時間段里面完成。通過實踐教學,給學生提供實現自身技能的方式,也能夠讓旅游企業從中選拔出合格的人才。
1.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室和穩定的校外實習和實訓基地,是培養應用性旅游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除具備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應用能力,特別是服務能力、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能力和旅游企業軟件使用能力。實訓室可以為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養提供空間和條件,也只有經過實訓室的初步培訓,學生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具體崗位。進行校企合作,是世界各國職業院校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成功經驗,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目標。對學校來說,通過校企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又滿足社會、企業人才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通過合作教育,學生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學生對行業和社會進行零距離接觸,專業意識不斷增強,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2.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機制。為此,學校一方面選派學生和教師到旅游企業參加工堅持以服務行業為宗旨,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地方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對人才的迫切需要,與旅游企業緊密聯系,實行校企合作實習,了解企業運行動態,更新師生的知識,提高師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從社會廣泛邀請相關專業的教師到學院任教,包括邀請旅游界的專家、企業家到學院進行授課或講座。
3.針對旅游專業實踐性較強的特點,部分專業課程也可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如模擬導游的考試形式可采用筆試和口試相結合的方法,筆試主要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以導游案例分析題、撰寫導游詞或學生用PPT制作情景交融的導游景點幻燈片等作為考核內容;口試主要考察學生的景點講解及對導游過程中發生的突發事件與特殊問題的處理能力。
4.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以達到高職旅游專業教育的目標。建立建設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認識實習,鞏固基礎知識的教學方式.
5.課程認識實習,鞏固基礎知識
此階段,實踐的重點是讓學生對今后的工作產生感性認識,同時也對專業知識進行認識。在課程實習期間,除了專業任課老師安排一定量的參觀實習外,還要在假期安排在外集中實習。可以采取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直接讓學生到旅游企業,觀察企業實際工作,另一種方式是建立比較穩定的認識實習基地,由各專業課程老師分別下到實地,各自就所講授的內容制作出整套的實習項目,讓學生帶著這些項目參與實習。
6.旅游業是一個多變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同樣也在不斷的變化,旅游高等職業教育勢必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而與時俱進,不可長期停留在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走出去,請進來,創建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走出去,就是走向社會,了解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了解本行業的發展方向。可以有目的地參觀幾個著名的旅游企業,為他們進行工作介紹和具體講解工作過程等,鍛煉并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請進來,根據專業的特點,采用各種方式請旅游企業領導或資深專業人士,管理人員來校作報告或講課,向學生們介紹國內和省市現今旅游業發展的狀況,介紹旅游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發展的經驗。
(三)構建教學方式以實踐教學效果為主的評價體系。
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要具有導向、改進、決策、激勵等功能。學校要確立以職業能力評價為核心的人才質量評價觀,采用多種考核評價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對教學效果的檢驗,應在傳統的書面考試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探索。多進行實際技能測試,通過對教學效果評價方式的改變,反過來引導教學方式的創新,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學生實際參與,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既可以個人,也可以團隊的形式開展,使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展示自我,鍛煉提高。可以學生的課程作品作為該門課程的教學成績評定,如旅行社計調與實務一課,可以學生的旅游產品設計作為對教學效果進行檢驗,
將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老師的現場評價作為評價的基礎,依照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以及實踐技能的操作熟練程度、旅游職業道德等方面綜合評定,給出學生的實習評定報告,以實現實踐性教學目標,培養旅游專業“適銷對路”的高素質人才。
注重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評價
將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老師的現場評價作為評價的基礎,依照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以及實踐技能的操作熟練程度、團隊合作程度及旅游職業道德等方面綜合評定,給出學生的實訓實習評定報告,以實現實踐性教學目標,培養旅游專業“適銷對路”的高素質人才。
6.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導游專業是一項知識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此,要求培養導游人才的教師不但應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一批符合導游行業需求的人才。旅游高職院校應通過人才引進及培養教師等優化結構,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學歷層次高、知識技能水平強、具有豐富實際經驗的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因此,在結構上注重專兼結合,逐步加大聘請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專業課、實踐技能課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與此同時,要不斷加強專業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注意專業教學團隊梯隊的建設,注重專業教師層次的提高。通過培養和引進的方式,使導游專業教學團隊從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學緣結構達到合理。如正高級職稱的專業帶頭人或骨干教師數量達到教學團隊的20%以上,專業帶頭人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骨干教師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且均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團隊梯隊結構按10%、40%、50%(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一般專業教師)的比例建設;注重對30歲以下具有中級以上職稱骨干教師的培養,培養人數不低于現骨干教師人數;至少50%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具有旅行社工作經歷或從旅游行業企
總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新生事物,其實踐課教學問題將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需要我們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劉秀麗:《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實施的幾點思 考》.職校論壇,2008 年第21 期
[2].張多中.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探討[J].旅游科學,2001,
[3]李良齋.高等職業教育多元化投資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
[4]王麗琴.高職院校實踐性教學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07)院學報,
[5]王喜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M]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2年04期
[6]張翌鳴,王小軍.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