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銀娜 胡亞輝 李宗菊
【摘要】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各國教育教學改革中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我們將之運用于河北傳媒學院的英語專業教學中,利用其開發的豐富活動形式來改進英語課堂教學形式,有助于激發學生潛質、全面系統地開發學生的多種智能,從而可以培養更適合社會發展的應用型英語人才。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英語專業教學 應用型英語人才
一、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和不足
1.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應用實踐能力差。有些英語專業本科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潛意識中彌漫著對其它學科的排斥和忽視。再加上現在許多學校實行嚴格的聽課制度和班級考勤,使有心選修其它專業的學生被拒于千里之外,沒有過多的時間涉及其他領域的知識。此外,由于學校的學習和用人單位實際要求的脫節,學生并不能做到真正地學以致用。
2.重視考試,忽視多元能力的培養。由于高考和各種各樣的考試還是選拔和評價學生的主要途徑,這就使得學生無法走出應試的束縛。因此,除了期末考試,高校英語專業學生還尤其看重英語專業四級和八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劍橋商務英語等多類證書考試,目的性很強,功利思想嚴重,進而輕視人文知識的積淀和知識半徑的拓展,疏于自己在自律、自省、觀察、抗挫力、創新性、協調和適應性等方面能力的鍛煉提高。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及其對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借鑒意義
1.“多元智能理論”的產生和內涵。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智能的普遍性: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發達程度和智能組合的情況不同;(2)智能的發展觀:人的智能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得到開發和加強;(3)智能的差異性:既有個體問差異,也有個體內部的差異;(4)智能的組合觀:智能之間相互作用、以組合的形式發揮作用。
2.“多元智能理論”對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指導、借鑒意義。(1)“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智力觀?!岸嘣悄芾碚摗笔乖S多高校的管理者充分認識到: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須認識到智力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并使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按照加德納的觀點,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發現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余愛好。(2)“多元智能理論”轉變、優化教學觀?!岸嘣悄芾碚摗闭J為,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力,因此,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應該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而靈活多樣,因材施教?!岸嘣悄芾碚摗庇兄谛纬烧_的學生觀和評價觀。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法,所以,對每個學生都采取同樣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岸嘣悄芾碚摗睂鹘y的標準化智力測驗和學生成績考查也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學校的評價指標、評價方式應多元化,使學校教育從應試中解放出來。
三、對河北傳媒學院英語專業踐行“多元智能理論”的建議
1.課程設置相互滲透,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英語高年級可以開設諸如“中國哲學與智慧”“中國古典文學欣賞”“中國近現代文學”“西方美學導論”“西方哲學概論”等文化選修課。通過查閱資料、撰寫讀書報告、課堂上做討論式發言,擴大他們的人文學科知識,培養他們的文化素質。
2.積極創造條件,利用一切資源,改變學生評價機制。我校二級學院國際傳播學院應該充分利用各學院資源共享,師資共享的有利條件,聯合建立“國際貿易英語”“旅游英語”“涉外文秘英語”等新型專業方向;推行第二專業、輔修專業等制度。但這要求我校切實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機制,施行學分制,適當削弱對考試結果的過分倚重和僵化管理。
3.整合中外教師的資源優勢,優化師資結構。英語外教在英語教學上具有突出的優勢是:自身地道的語言表達,輕松靈活的教學氛圍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因此可以采用中國教師和更多外籍教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根據中外教師的不同特點和優勢安排課程教學。
4.在校園活動中融入通識教育。國際傳播學院可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文化、科技和藝術活動,定期請知名人士、學者、教授講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如英語專業技能大賽、英語詩歌朗誦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戲劇表演,時裝模特大賽、英語征文比賽、經典英語原聲電影觀摩討論等,以豐富學生們的專業、拓展視野,著重培養學生們的多元能力和積極向上的人格和意志品質。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提出“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河北傳媒學院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薛桂琴.“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教育評價策略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4,(3).
[2]文秋芳.英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國外外語教學,2013,(4).
【課題項目】(1)本文是河北傳媒學院2014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w2014021。
(2)本文是河北傳媒學院第六屆教學科研立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