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云
【摘要】按照中職教育培養目標,“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就業是民生之本,培養學生的市場應對能力,這是我們中職學校的核心任務。以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為例,根據本專業及相應等級的國家職業標準,經過對中職電子專業實訓現狀的分析和對實訓項目的科學設計,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專業實訓教學。面對就業難的強大壓力,提高中職生操作技能和就業能力就成為職業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熱點課題。
【關鍵詞】實訓教學;市場應對能力;電子專業;現狀與對策
2013年3月23日,四川省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職組教師培訓及研討會在崇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召開。參加2013年中職電工電子技能競賽的教師及電子專業中心組成員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杜仕發校長主持,電子中心組王宏剛老師就電子專業教學改革方向作了中心發言,與會人員圍繞如何加強電子專業實訓教學,突出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交流、研討。近幾年,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一方面,在經歷了連年的大幅擴招后,每年的中職畢業生數量都在迅速增長;另一方面,如今大學生們不斷降低就業期望值,也開始成為與中職畢業生搶飯碗的“競爭對手”。那么又該如何應對?一是,注重就業指導調整心態。二是,苦練內功加強動手能力;第二個重任當然就落在我們的實訓教學工作上了。
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妥善處理好教學內容,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關系,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是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問題。各中職學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電子實訓教學的有效方法。成都市機電學校介紹了自己的做法:目前中職學生在校學習2年,第三年到企業頂崗實踐,課程安排要考慮在2年內完成。在這2年的時間內,學生理論學習效率低,教學成效不明顯,部頒教材及要求標準超越了目前中職學生的實際知識基礎水平與接受能力。從中職教育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的電子專業沒有信心,對前途擔心。
二是對實訓教學不夠重視。實訓教學是直接獲得經驗知識、訓練職業技能、形成實際工作能力、養成積極職業態度的主要途徑,是職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過于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科性,忽視實踐訓練,導致學生職業技能差;
三是實訓教學目標設定得不夠合理。忽視了在實訓過程中使學生既要有成功體驗,也要認識到學無止境,養成精益求精的學習習慣;
四是學校經費不足,實訓設備太陳舊,與發展的教學理念脫節,與企業的生產相差甚遠。
作為我們從事電子專業課程教學的老師,應該怎樣去教育學生對電子專業的認識,應該怎樣去搞好電子類專業課程的建設、教學工作。我認為,新時期,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內地縣市中職學校,更應該加大對電子專業的建設投入,大力發展、壯大電子專業教學規模,提高電子專業教學水平。這是因為電子專業不僅是傳統的,內容豐富,知識深奧的工科類典型專業,而且現在的機電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包括數控專業的電氣方面的實質內容、專業內核,就是電子技術的應用,我們都知道機電產品現在都采用電氣控制,電氣控制設備大多采用微電腦控制或微機控制——機電設備電氣化;電氣設備電子化;電子設備微電子化、智能化成為機電類、電子類生產技術發展的基本趨勢。
通過崇州的這次研討會,各職業學校受益匪淺,為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技能人才,研討會對推動四川省電子專業加強實訓教學研究,提升實訓教學水平產生積極作用。我校在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電工、電子專業實習實訓教學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教師的練好“內功”。“名師出高徒”,學生要服你,信你,才會跟你學。仿真教學、一體化教學等都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講授專業理論課,而且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指導生產實習,成為能“文”能“武”的“雙師型”教師。同時,也要求教師應明確專業課題的要求、重點、難點、工藝及實習設備情況,根據技能特點,編寫教案。在獨立操作項目的演示和實訓中,教師應緊密聯系實際,簡明扼要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拓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個別問題,個別指導。
二.利用好現有的設備及器材作好仿真教學.指導思想:以電子書為主+電子視頻教程+計算機仿真+實習材料+別人的技術指導=好的學習方法。通過觀摩別人的操作再轉化為自己的技術,充分體現實訓貫川始終。仿真教學方法多樣,一是利用我們的仿真教學軟件在多媒體上仿真教學如講調光燈的原理,在仿真教學系統中教師演示如何用元件連接電路,在連接好的電路中合上開關,燈泡被點亮,在用鼠標調節電位器的旋鈕,燈泡可以由暗變亮,或由亮變暗,這種演示教學與實訓非常逼真,節約教學成本,降低實訓耗材,縮短教學時間。
三.專業理論實作一體化教學
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基本功過硬,能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有較強操作技能和技巧,并具備一定創新能力,能適應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性、技能型人才。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別進行,存在著理論學習比較抽象,不利于與生產實習相結合;學習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學習具有盲目性,缺乏針對性等問題。理論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實習教師只關心實際操作訓練,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嚴重脫節,不但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困難,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四. 組織社會實踐,積極探索產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途徑。
如何解決充足實訓課題和大量實習材料消耗的矛盾,是一體化教學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廣泛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的方式,加強與現代企業的密切聯系,我校與鵬翔電子廠是多年的合作伙伴。這樣能滿足學生畢業前頂崗實習的需要。學生在企業實習中,能夠接觸到先進的生產設備,學到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加工方法,將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應用于生產實習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對本專業的熱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強化勞動紀律觀念,引導學生養成安全、文明生產的行為習慣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五.積極引進企業,加強校企合作,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
加強與企業聯系,保障實訓教學經費投入,由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為學校提供就業實訓崗位。許多中職學校都在積極尋求發展之路,更好的搞好實訓教學。
總之,實訓教學的路很多,除實訓室的實訓外,“見習”,“校企合作”,“半工半讀,工學結合”都是為了更好地加強實訓教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術,培養了能力,就業的路就更廣,更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