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柯柯
【摘要】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國家、地方政府、高校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高職院校因其特殊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多,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幫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政策的實施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建立完善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幫助貧困學生從物質上和思想上真正脫貧,實現全面健康的發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在探索中逐步健全和完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貧困生 資助工作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98-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得以有機會走進大學,然而面對高昂的學費,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卻無力承擔。如何對資助他們完成學業,成為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這一問題在高職院校中表現的更為明顯,一方面因為高職院校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比例更高,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自身自助體系也不夠完善。
1.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中的困境
我院2012年??粕?70名,2013年1120名,2014年1517名,伴隨著我院在校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客觀上貧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的貧困生比例明顯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貧困生比例。目前,國家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起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師范生免費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資助、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新生入學資助項目、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考入大學,首先可通過學校開設的“綠色通道”按時報到。入校后,學校對其家庭經濟困難情況進行核實,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資助。其中,解決學費、住宿費問題,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以國家勵志獎學金等為輔;解決生活費問題,以國家助學金為主,以勤工助學等為輔,以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安心學業、健康成長,但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2.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身份認定困難。
科學合理的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界定,明確資助對象是做好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我院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界定工作中,雖然制定了詳盡的評定辦法及切實可行的評定程序,但在實際工作環節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我院資助工作主要依靠兩種評定方式,一是學生家庭所在地的認定,二是學校的民主評議。但是這兩種評議方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都存在著諸多漏洞。一是學生來自不同的省市,不同地方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對家庭經濟困難評價的標準也不盡相同,如發達城市和偏遠鄉村相同的家庭年收入,卻對是否經濟困難有著不同的界定。二是學生的誠信度不夠,一些學生在報家庭經濟狀況時存在著弄虛作假的情況,學校難以掌握其家庭經濟實情。三是民主評議操作過程不科學,有些學生在陳述中會夸大自己家庭的困難程度,但是有些學生礙于面子,卻不愿意公布自己的家庭狀況,這種過程公開的方式反而造成了結果的不實。四是對家庭經濟困難的認定缺乏量化的指標,無論是民政部門的認定,還是學生的民主評議,都沒有明確的標準,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主觀的評判,評價標準的模糊必然造成評價結果的偏差。以后,我們將通過主題班會、校園廣播、報欄、學校網站、QQ群、各種會議、設立政策咨詢服務臺等途徑,進一步加強對貧困學生資助的宣傳工作,力求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清楚的了解國家的貧困資助政策和學校的評審條件,擴大學生資助工作的宣傳面和影響面。尋求工作新途徑,掌握科學合理的評定方法,學校和系部通過信件、電話、實地走訪等隨機抽查學生家庭情況,做好貧困學生檔案資料的及時更新工作。
2.2在“獎、貸、助、勤、補、減、緩”的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中,這看似配合無間的七位一體混合資助方式也有其各自的問題。 “獎、助、補、減”與“勤、貸”分兩個層次,前者是無償的,后者是有償的。這樣受資助群體易出現依賴思想,產生“等、靠、要”的心理,表現為:一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存在對外界力量的依賴思想,而對自我應該如何應對貧困,渡過難關想得很少,對各類形式上不需負責的獎學金、助學金熱情很高,而對需要犧牲時間和付出勞動的勤工助學形式不太感興趣。我院在落實各項資助工作政策的過程中,努力開發校內的勤工助學工作崗位,如餐廳、圖書館、宿舍樓、教學樓、實驗實訓中心等工作場所,讓家庭困難的學生參與管理或服務,發放一定量的補助,逐步加大學生勤工助學工作力度。
2.3需要進一步加大國家政策宣傳。
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需要加大政策宣傳,不斷完善工作方法,制定有關國家助學貸款實施細則加以引導,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了解助學貸款政策及國家助學貸款程序。
2.4進一步加強誠信和感恩教育。
國家獎助學金是黨和政府對品學兼優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獎勵和扶助,體現了國家和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愛,學生如何利用這些資助資金直接體現著他們的誠信和感恩意識。我院將進一步加強誠信和感恩教育,舉行“感恩之心”演講、征文比賽、“資助政策,助我成長”演講、征文比賽、“自強、自立、感恩”演講、征文比賽等活動,開展“誠信校園行”辯論賽,為學生建立誠信檔案,簽定《誠信承諾書》等,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服務鰥寡老人,服務骨科醫院,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讓受助學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和幫扶,使他們學會飲水思源,激發他們勤奮學習,積極向上,讓他們知道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提高師生的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對于沒有評得獎助學金的學生加強教育,讓他們端正態度,調整心態,在利益面前要經得起考驗,真正做到“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的崇高境界,讓獲得獎助學金的學生真正把獎助學金用到學習和生活的刀刃上,加強對獎助學金使用的監控。
3.結論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關注受資助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完善困難學生認定機制,健全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拓寬困難學生資助渠道,提升服務工作水平,努力開創學生資助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楊小麗.新資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研究[J].教學研究,2013(03).
[2]王小健.關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若干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