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一支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過硬的政工干部隊伍。本文以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為例,闡述了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分析了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新形勢新時期面臨的挑戰,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加強改進政工干部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和能力建設的對策,希望能對油田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油田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
一、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是繼承優良傳統的需要。改革道路上一路走來的西北油田,歷經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隨著油公司管理模式的深入推進,員工的思想必將隨之發生深刻變化。但是,石油石化的優良傳統不會改變,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不會改變,這就需要政工干部隊伍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傳播正能量、激發新動力。
(二)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是推動內涵發展的需要。中國石化進入了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新時期,西北油田亦已站在了實施“二次跨越”戰略的新起點上。企業面臨的環境越復雜、形勢越嚴峻,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越繁重。如何引導干部員工主動適應新常態,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全力投身轉型發展,這就需要政工干部隊伍發生積極的推動和保障作用。
(三)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是保證優良作風的需要。歷經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風”問題已經基本得到了遏制。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作風問題最容易反彈。尤其是隨著油公司管理模式的深入,各級領導干部面臨的廉政風險越來越高。所以,我們需要政工干部帶頭鏟除不良作風滋生蔓延的土壤,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
(四)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需要。維護企業和諧穩定,需要政工干部持續做好廣大員工包括離退休職工思想統一、政策宣講、解疑釋惑工作,需要政工干部注重人文關懷,開展心理疏導,并組織文化體育活動,全面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陽光心態。
二、局、分公司政工干部隊伍現狀
我們選取了基層單位164名黨辦主任和黨支部書記進行抽樣調查,現狀如下:文化程度較高,本科學歷以上的政工干部占86.58%。我們還發現,所學專業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僅有2人;年齡偏年輕化,45歲以下的政工干部占79.87%。其中年齡最小的為25歲,最大的為54歲;從事政工工作時間較短,3年以上的政工干部僅占40.24%;原崗位從事政工工作人員較少,僅為37.19%。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原工作崗位與政工工作相關的人員僅有61人,其余人員皆為生產、安全、科研崗位轉崗;調查中共有60人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其中47人提出需要加強黨務知識培訓以及與內外部兄弟單位的交流學習,其它也有加強黨員責任制落實、加強適當增加黨建工作活動經費、設置專職支部書記、黨內政治生活開展相對困難等方面的建議。
三、當前政工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深化改革的推進,部分政工干部奉獻意識淡化、進取精神弱化、艱苦奮斗精神減退、敬業觀念消退等消極思想在當前顯得尤為突出。
(一)思想認識存在偏差,輕視政工工作價值。有的基層單位領導受傳統思想影響,認為政工工作不能產生直接的效益,政工人員不是關鍵崗位,主觀上對政工隊伍建設重視不足;有的認為政工工作是“非主流”工作,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多是與中心工作無關的“無用功”,存有“重生產技術人員,輕黨務管理人員”、“先生產后政工”的現象。
(二)政工隊伍青黃不接,人員配備不太均衡。原崗位為政工相關崗位的人員較少,有的年齡偏大或因其它原因離開行政崗位的干部,被安置到黨支部書記崗位,甚至有的因為崗位交流,暫時不適合在行政崗位上工作的干部,被臨時放在黨支部書記崗位進行“過度”。因此,政工人員的配備情況較不均衡,甚至存在“一人多崗”的局面。
(三)政工發展出口較窄,隊伍存在懈怠傾向。業務素質強的員工,一般不愿意做政工工作,領導也習慣于將優秀員工放在重要的業務崗位上。在政工干部的使用上,普遍存在“易入難出”現象,多數人在政工崗位“一崗定終身”,即使有變動,也始終是“圈內循環”,“雙向交流”變為“單向流動”。
(四)理論素質殘參差不齊,政工培訓相對較少。政工干部后續教育不足,相關的再教育、再培訓工作相對較少,也導致他們的政治思想理論知識偏低。有的政工干部主觀上進取力不足,忽視對政治思想理論的學習和培養;有的仍套用以前的老方法和老思路,習慣于“格式化”,導致政工隊伍整體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緩慢。
四、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切實重視政工干部隊伍建設。加強政工隊伍建設,離不開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視支持。思想政治工作本來就缺乏硬性手段,如果再沒有領導的關心支持,在許多問題面前就更顯蒼白無力。只有各級領導干部高度重視政工干部隊伍建設,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政治上關心、在工作上關懷、在生活上關愛,讓政工干部有信任感、責任感、榮譽感,才能調動政工干部奮發有為、干事創業的激情,才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
(二)建立政工干部素質提升機制。建立優先教育、持之以恒的培訓機制,有計劃地采取短期集訓、業務講座、脫產深造等形式,為政工干部創造成才環境,多交任務,敢壓擔子,幫助增長知識才干。建立“能上能下”的選拔機制,打破身份、學歷、專業、職稱等界限,讓有潛質、基礎好、熱愛政工工作的年輕人有機會到政工崗位鍛煉成長,并加強崗位交流,支持政工干部向“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發展。建立注重實績、擇優選升的激勵機制,樹立“優秀政工干部也是人才”的理念,讓政工干部的價值充分體現在表彰獎勵、晉級晉職,對業績突出、工作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政工干部提拔重用。建立系統規范、量化考核的工作機制,健全政工干部隊伍業績評價考核機制,把完善政工制度作為評價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
(三)實行政工干部工作目標管理。為政工干部制定具體可行的工作目標,使政工干部發揮作用。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定期對政工干部的工作進行評比檢查,讓政工干部的工作成果擺在桌上、亮在明處,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競爭環境。開展政工干部定期匯報工作和民主評議政工干部工作,強化對政工干部的監督,將政工干部實現自身價值的取向調整到以組織和群眾認可為準的方向上來,促進政工干部在企業改革和生產經營的實踐工作中發揮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
(四)落實政工干部政治民主權利。各級黨組織應充分維護政工干部的政治權利,積極探索和實踐調動政工干部主觀能動性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方法。黨委書記要積極參與本單位目標制定、任務分解、“三重一大”重大決策事項的研究討論;工會主席要配合行政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安全獎懲等活動。要鼓勵和安排政工干部兼職行政職務,參與生產、安全等方面的行政管理,真正把政工干部作為企業各項工作中的骨干成員,讓政工干部有合理合法的渠道參與企業管理,使其做到率先知形勢、知任務、明目標,最大限度地創造“政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