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國的語言代表,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理論卻是來自于國外,這也是國外對于漢語和中國重視的結果。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研究時間并不長,理論上還不夠成熟,但是漢語詞匯習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漢語教師和語言學家應該關注這方面的研究。本文結合近幾十年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研究狀況,以期加深對該領域的了解,為詞匯習得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漢語;二語習得;詞匯
引言:對外漢語教學的詞匯,是一個包含很多概念的縱橫交錯的有聯系的集合,是一個詞匯語義網絡,教外國留學生詞匯的目的是要在留學生的頭腦中培養出他們關于漢語的一個詞匯語義網,這個網絡越豐富、越精準,越能體現學生的漢語水平。陸儉明教授曾指出:“一個外國學生要學好漢語,重要的是掌握大量的詞匯,要有足夠的詞匯量,因此詞匯教學應該是一個重點,可惜現在大家對它的重視程度不夠?!雹?/p>
對外漢語詞匯教學雖然有《漢語水平考試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作指引,有教材中的語境提示,但是目前的詞匯教學還是存在著明顯的系統性不足的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教師認識到漢語詞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并且對詞匯教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并逐漸形成了一些理論。本文結合近年來學界對對外漢語詞匯研究的現狀,對漢語詞匯的對外教學的發展和走向做一總結。
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簡稱二語習得)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通常指母語習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語言學習。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三十五年的歷史,主要研究人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其目的是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客觀描述和科學解釋。它對學習者的第二語言特征及其發展變化、學習者學習第二外語時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個別差異進行描寫,并分析影響二語習得的內外部因素。
與其他社會科學相比,二語習得研究是個新領域,大都借用母語研究、教育學研究或其他相關學科的方法。進入21世紀以來,二語習得的研究范圍遠比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涉及語言學、心理學、心理語言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等眾多方面。
一、詞匯教學的現狀
目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現狀:我國從系統地產生對外漢語教學專業一直到現在,主要應用了三種教學方法,分別是以句型訓練為主的直接法、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為目標的“結構”、“情景”、“功能”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還有“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但是這三種方法都是偏重語法教學,詞匯教學所占比重很少,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⑵
二、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多年來,詞匯教學是在對語言材料的學習過程中完成的,始終處于附庸的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種情況下,由于沒有系統的詞匯教學,學生不知道漢語詞匯跟漢字的密切關系,學習和記憶詞匯時有很大困難。因此,在適當的時候,在一個特定階段,以詞匯教學為綱,遵照漢語詞匯規律,按照記憶的心理規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詞匯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認知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詞匯習得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的階段,只有不斷地深化研究第二語言詞匯的學習方法,才能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掌握漢語學習的精髓。
1.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的學習
漢語詞匯大致可以分為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驹~匯是是漢語詞匯中最重要的部分,和語法一起構成語言的基礎?;驹~匯是基本詞的總和,它包含的詞比一般詞匯中的詞少,卻很重要,它使用的頻率高,生命力強,為全民所共同理解。基本詞匯具有穩固性、能產性、全民常用性等特點。一般詞匯中是指基本詞匯以外的詞匯。人們交際頻繁,要指稱復雜的事物,要表達細致復雜的思想感情,單單用基本詞匯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非基本詞匯——一般詞匯。一般詞匯的特點是沒有基本詞匯那樣強的穩固性,卻有很大的靈活性。
詞匯習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因為詞匯自身的海量性以及開放性,它不像語法那樣有固定的規律,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詞匯也在逐步增加,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更加零散。
另外,文化差異在詞匯學習中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詞匯所包含的內涵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尤其是古漢語中的詞外國人理解起來是很困難的,如“舅舅”、“舅媽”等,這類詞的學習需要結合一定的語境。
那么對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而言,到底掌握多少的詞匯才能自由地使用漢語呢?這就取決于在與漢語母語者交流的過程中,甚至在中國生活的過程中學習者運用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真正地了解一個詞匯的真正內涵不僅是需要理解詞匯的發音、書寫,更加需要掌握它的運用和隱藏的情感,不斷地增強學習者的詞匯認知空間,激發外部刺激所產生的長期記憶能力。
2.多義詞的習得。
漢語中有很多多義詞,即一詞多義,這類詞對于母語者而言也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外國人學習這類詞時難度更大。針對多義詞,有的學者認為可以通過利用隱喻的認知來完成,例如“再遲到,我就死定了”,以及“醫院結果已經出來了,我快要死了”,同樣的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之下卻擁有不同的意思,詞匯的多義詞也不是固定和任意的,而是需要學習者聯系上下文或者是環境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掌握一詞多義的內涵。
四、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主要內容
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課型的詞匯教學。
1.跟其他教學一樣,漢語的詞匯教學也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教給他們能接受、容易接受的詞匯,對于一些超出他們接受能力或者在他們目前的交際中暫時用不到的詞匯可以暫時先不涉及,等到以后的教學中再教給他們,這樣就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他們對于漢語學習的畏難情緒,從而更好地學習漢語。
2.針對不同的課型,教師也要提前設置好針對具體課型的教學詞匯。在學習漢語中,一般分為口語課、聽力課、寫作課、綜合課等,針對這些課型,教師要提前準備好針對這些課型的漢語詞匯,比如口語課上,教師要多教給學生在交際、對話中經常用到的詞匯;在寫作課上,教師要教給學生漢語寫作中經常用到的漢語表達。在漢語寫作中,我們經常用的是書面語,所以教師在教學生寫作用語時也要以書面語為主。
3.不同國家,詞匯教學不一樣
對HSK詞匯大綱中給出的詞匯進行研究,劉富華發現漢日同形詞有很多,這些詞語對于母語是日語的留學生來說既有利又有弊,我們應該利用這些有利的地方回避那些束縛日本學生學習的地方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⑶
五、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教學方法
關于“怎么教”的研究。對于詞匯教學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總結并繼承了前期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語素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對比翻譯法、演示描述法、聯系擴展法等;二是探討了一些新的方法,如集中強化教學法、集合式詞匯教學法。
研究方法的變化帶動了內容的更新,越來越多的方法被用到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研究之中,值得關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1.對比法。
在研究中,越來越多人的將漢語拿來和其他語言進行對比,以此來分析漢語詞匯的特點。在對外教學中,人們多將不同國籍背景的學生進行對比研究,探討他們在學習漢語詞匯時候的特點,這樣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母語和漢語的不同,給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盡管這個方面的研究還不多,但是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
2.普遍聯系法。
這個方法的關鍵在于聯系,看到的面很多,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研究。普遍聯系中有大的方面也有細化的方面,眼界開闊一些從大方面來,同時研究細膩一些,將細化的地方入手去研究。把握住詞匯系統和教學之間的相關性,將各個方面的練習都圍在這個圈子里面。楊惠元就是運用了這樣的方法,強調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將詞匯教學對整個教學的影響闡述出來。⑷
目前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雖然有了初步的發展,但是仍存在很多缺憾。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漢語詞匯研究的研究論題廣泛了,但是論題不夠深入,沒有探入詞匯研究的本質。其次在教學方法上,經驗性介紹的多,理論研究的少。特別是有些重要方面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漢語逐漸成為國際上頗為引人注目的語言之一,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中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一直以來并不是漢語國際教育中最為重視的一個領域,但隨著漢語教學理論的發展與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目光投射到外漢詞匯教學之中,對于詞匯教學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富。
六、結語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研究現狀是:1.國內關于漢語詞匯習得的理論少;2.對國外的詞匯習得理論介紹得少;3.研究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學者少;4.研究成果少。針對這“四少”,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明確的,即在研究理論、掌握方法等方面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5]姜歐.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述評[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
[2]曾立英.關于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系統性的探討[J].民族教育研究,2010
[3][4]文艷瓊.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綜論[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
作者簡介:李亞肖,女,鄭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