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網絡已經深入到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在加強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來進行。通過實踐證明,有效的利用網絡來進行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fā)展有著非常理想的作用。本文就目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現(xiàn)狀和目標給出了一點建議,希望能對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起到幫助,讓思政教育更加的完善。
【關鍵詞】網絡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65-0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考研的學生也在日益增加,研究生群體在結構上也越來越復雜,思想方面也越來越多元化,在對研究生進行培養(yǎng)時,如何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人才是很關鍵的問題,這就給現(xiàn)在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現(xiàn)在對于網絡的使用非常的普遍,使用利用網絡平臺來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做深入的探索。
作為我過教育體系中最高人才培養(yǎng),研究生在其學術上的能力是最為主要的。所以對于網絡的使用率來說,研究生進行專業(yè)知識信息獲取量比普通的本科大學生要多得多。網絡在給研究生提供專業(yè)知識拓展的同時還會給思想政治觀念上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就給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高的挑戰(zhàn),需要使其突破傳統(tǒng),利用網絡來進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方面的探索,讓其成為新的有效的教育體系。
一、構建網絡平臺的研究生思政教育途徑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網絡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教育體系也要不斷的更新,同時網絡的信息化也有利于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在對研究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納入到其中,并確定好總體的思路和目標,為其以后能夠更加深入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1.加強校園、研究生院及各院網站的建設
校園網站作為學校與學生及社會進行溝通交流的橋梁,其網站的設計及管理都將受到足夠的重視,使教師和學生能有效利用校園網站來進行辦公、管理、交流與溝通,建立一個和諧的校園網絡平臺。
2.注重校園BBS論壇的有利引導和無形滲透
BBS論壇的成功建立,使得校園網絡平臺更加的具有實用性。通過這樣極具校園文化氛圍的論壇,使學生能夠自由的在論壇上進行交流溝通的同時還能讓校方及時的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以及現(xiàn)在所關注的實時動態(tài)等。在BBS論壇中,由于沒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這層上下級關系,所以可以自由無壓力的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交流,使思想教育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慢慢滲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網絡思政教育極具針對性,有效性,在進行論壇管理中,交流的內容不能超出社會允許的范圍,要使言論合法又自由,同時需要進行實名制的認證管理。現(xiàn)在BBS校園網站已經成為了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的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
3.鼓勵上網即時通訊工具及移動信息平臺的應用
因為網絡的普及,對于網絡上的即時通訊工具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移動信息平臺的應用也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來了極大的便利。學校要積極鼓勵學生將網上即時通訊工具利用起來,比如建立以班級,或系別為主體的微信群,QQ群等,通過這些無距離無時差的交流方式來有意識的進行思政引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相互之間進行學習交流,營造出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在如今社會中,手機幾乎可以說是人手一部,所以高校建立信息傳遞移動平臺非常的有必要,手機已經成為現(xiàn)在最普及的上網工具,這就給學校在實施網絡通訊軟件進行思政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傳遞消息及通知事務時,只需要通過群發(fā)功能就能準確快速的通知到每位學生,使研究生與教師之間交流更加的便利快捷。班級或院系也可以利用各種即時通訊工具,隨時隨地與同學進行溝通交流,這不僅能讓同學間的關系更為融洽,還能促進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使其更上一層樓。由此可以看出,通過有效的利用網絡技術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及其有效的,通過網絡特有的感染力和滲透力,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得到了提高。高校就是洞察了網絡的這一特征,充分的利用網絡技術來探索實現(xiàn)網絡思政教育的方法,通過網絡給研究生提供了豐富的共享資源,不僅為其學習、科研、生活、工作等需求提供服務的同時,還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融入到網絡中,通過長時間無形的引導和教育,使其深入到研究生的思想中去。
二、結語
綜上所述,在以后的發(fā)展中,利用網絡對研究生進行思政教育已經成為了勢在必行的局面。在現(xiàn)在的教育中,各大高校已經開始通過一些工具來進行多方面的實踐了,但是想讓網絡成為思政教育新體系,還需要進過很長時間的實踐才能實現(xiàn)。如何使網絡思政教育的創(chuàng)新及演變的主動權掌握在教育者手中,這是需要全體研究生教育者需要進行長久的實踐才能得到的答案。
參考文獻:
[1]譚滿媛.網絡媒體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發(fā)展[J].湘南學院學報.2010(04)
[2]管紅.依托信息網絡構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9(08)
作者簡介:
張健楠(1983年4月-),男,蒙古族,通遼市人,內蒙古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