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韋福雷 王世權


[摘要] 公司創業活動離不開其所在創業網絡內各利益相關者提供資源的支撐。因循這一理念,本文以公司創業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切入點,按照“在一定環境下,公司創業的持續開展,要靠各類資源予以維系、制度予以保障、戰略予以實現”的內在邏輯,基于對公司創業網絡本原性質的認知,對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作用于公司創業的內在機理進行了解析,以對公司創業活動持續展開、利益相關者權益保護和政策制定者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公司創業 創業網絡 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 F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5)06-0084-04
[基金項目]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公司創業中的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及其影響效應研究:基于創業網絡視角”(13YJA630088);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創業網絡內信任不對稱影響公司創業的內在機理及治理機制研究”(14YJAZH080);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總分公司式企業集團管理控制模式構建與實證分析”(1254b021);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支持項目(15GLD04)。
[作者簡介] 王麗敏(1978 —),女,內蒙赤峰人,黑龍江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韋福雷(1982 — ),山東淄博人,黑龍江科技大學經濟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技術經濟;王世權(1977 — ),吉林農安人,東北大學工商學院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公司創業。
創業網絡以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網絡為基礎構成。對于嵌入于各類利益相關者關系網絡中的公司來說,關鍵在于根據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取向,調整公司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利益相關者管理,進而促進公司創業活動的有效開展。
一、公司創業網絡內的利益相關者
及其價值創造過程
與傳統的股東至上的企業理論不同,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展都離不開各種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比如股東、政府、債權人、雇員、消費者、供應商,甚至是社區居民,企業不僅要為股東利益服務,同時也要保護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他們有的分擔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有的為企業的經營活動付出了代價,有的對企業進行監督和制約,企業的經營決策必須要考慮他們的利益或接受他們的約束。從這個意義講,企業是一種智力和管理專業化投資的制度安排,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企業對各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回應的質量,而不僅僅取決于股東。這一企業管理思想從理論上闡述了企業績效評價和管理的中心,為其后的績效評價理論奠定了基礎。如何充分發揮利益相關者的作用是公司創業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公司創業網絡本質上是一種基于價值創造的利益相關者關系契約。各利益相關者基于自身需要或特定目的,遵循明確的或默認的、半強制性的組織協議或機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緊密關聯,使得公司創業網絡成為一種市場與層級組織的契合體。根據不同利益相關者與創業主體之間的關系,可將公司創業網絡劃分為:組織間網絡(債權人、供應商等)、組織內網絡(股東、員工等)與社會網絡(社區、媒體等)。
在公司創業網絡內,組織間網絡為公司創業提供了關系資本,組織內網絡提供了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社會網絡提供了社會資本。其中,關系資本既能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持,也能提供一些關于公司創業的有益建議;人力資本提供了專有性或專用性的技術與手段;物質資本提供了公司創業所必需的財務資源;社會資本可以為公司創業活動提供一些其它的輔助支持。并且,在不同條件下的公司創業活動中,四類資本的地位與作用雖然可能有一定差異,但一般來說,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通常起主導作用。整體而言,正是各類資本的共同作用促使公司創業活動得以順利展開。在公司創業過程中,利益相關者以公司創業網絡為平臺,依靠各類利益相關者所承載的知識,互補性地創造出新知識,如圖1所示。
二、創業主體的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
對公司創業的影響
從創業主體的創業過程來看,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公司創業的持續開展,要靠各類資源予以維系、制度予以保障、戰略予以實現。依此邏輯,借鑒已有研究,本文通過對資源獲取、戰略實施、公司治理水平和環境不確定性在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的影響中所起作用的解析,總結提煉出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影響公司創業的理論命題。
(一)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的主效應
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無法通過市場購買獲得,只能通過企業自身積累,具有一定的路徑依賴性。良好的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間的關系,既有助于減輕其對企業的威脅潛力,又有助于提升其對企業的信任程度,使利益相關者更認同企業的行為,增強二者間的關系強度,促進二者之間的資源與能力整合,降低交易成本。相關研究亦表明,當關系中具有高度的協同性與專用性資產投入、低度沖突水平與機會傾向、長期合作取向等有利因素時,通常會增強關系成員致力于取得共同成功,并長期維持這種高度交互價值移入性關系,會促使各方的承諾自動超越契約規定,對關系做出超出所注明事項的貢獻,促進企業的持續創新。以上均要具備較高的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方能實現。因此,可以認為,良好的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有助于公司創業水平的提高。
(二)資源獲取在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影響中的中介效應
組織的資源是影響公司創業的重要因素,豐富的資源會增加公司發現與執行創新的機會,增強承擔創業風險與成本的能力,拓展公司的能力范圍,因此有利于公司創業活動順利實施。從實踐來看,資源無論是外部取得、內部創造,或是內外整合,利益相關者的作用均不容忽視。在由以企業為中心的各類利益相關者所構成的關系網絡中,其網絡關系范圍與網絡關系緊密度,都會對企業資源的選擇和整合產生影響。各利益相關者之所以愿意提供資源于企業,實質上是源于在長期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企業的認同。良好的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必然會增強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利益相關者對組織資源的提供,而資源獲取又會影響到公司創業。因此,可以認為,資源獲取在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影響中具有中介效應。
(三)戰略實施在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影響中的中介效應
公司的各種戰略實施行為,會對公司創業產生影響早就被理論所認知。就戰略選擇而言,一個公司選取何種戰略,直接影響其組織結構與組織創新的方向,從而影響著公司創業。從戰略支持來看,對既定戰略的各方面支持力度也會影響到公司創業的強度與效果。與此同時,公司的戰略選擇與戰略支持又要依賴于公司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但正如前述,惟有具有較高水平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的公司才能夠從利益相關者處獲得更多所需支持。公司一旦取得創業網絡內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必然又會對其戰略實施產生影響,而戰略實施又會影響到公司創業。因此,可以認為,戰略實施在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影響中具有中介效應。
(四)公司治理水平對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與公司創業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
公司是在創業過程中與利益相關者產生各種正式或非正式關系的,且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會在互動中不斷增強。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控制權配置特征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由于會充分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激發利益相關者對公司創業行為的支持,將有利于強化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而也會對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與公司創業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就公司治理水平高低而言,這種影響可能表現為,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會增強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的正向影響,反之則會降低。因此,可以認為,公司治理水平對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與公司創業之間關系具有調節效應。
(五)環境不確定性對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與公司創業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
作為權變因素的環境變量對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在研究中被廣泛論及。公司創業理論產生后,這一變量被移植過來,并經常用于公司創業到組織績效轉換的研究當中。從實踐來看,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企業為了更好地把握技術和市場的變化趨勢,必須通過不斷創業來降低環境的不確定性。而公司創業行為的持續并有效的前提,就是與各利益相關者保持更為緊密的聯系,這就需要提高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相反,當環境不確定性程度較低時,上述影響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因此,可以認為,環境不確定性對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與公司創業之間關系具有調節效應。
三、基于創業網絡的利益相關者
管理能力作用于公司創業的模型
公司創業網絡將市場關系、科層內的權威關系和社會網絡關系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基于“市場-科層-網絡”的復雜的公司創業網絡。在該網絡內,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具有促進作用,但在公司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其影響方式和效應是有差異的;“資源獲取”和“戰略實施”在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影響中具有中介效應;“公司治理水平”和“環境不確定性”對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與公司創業之間關系具有調節效應。根據前述研究,可以建立如圖2所示的公司創業網絡內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作用于公司創業的理論模型。該模型由自變量(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因變量(公司創業)、中介變量(“資源獲取”和“戰略實施”)、調節變量(“公司治理水平”和“環境不確定性”)四類變量及相應的路徑關系組成。
四、結論與啟示
公司可持續競爭優勢的獲取與維系,源于以公司創業網絡為平臺,依靠各類利益相關者所承載的知識,互補性地價值創造的過程。利益相關者對公司創業行為的支持除了對合作者的關注外,更為重要的是創業主體的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且利益相關者管理能力對公司創業的作用,還將受到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創業主體的公司治理水平、戰略實施以及資源獲取方式等的影響。基于上述認知,創業主體不但要在自身的公司治理層面設計出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資本承諾、組織整合的治理機制,還要通過對信任機制、溝通機制與聯合制裁機制的強化,實施有效的網絡組織治理。
[參考文獻]
[1] 王世權,王丹.公司創業網絡本質解構與作用機理和治理要義探析——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1,(6):9-17.
[2] De Canniere Marie Hélcne, De Pelsmacker Patrick and Geuens Maggie.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models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purchase behavior[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1):82-92.
[3] 姜翰,金占明.企業間關系強度對關系價值機制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企業間相互依賴性視角[J].管理世界,2008,(12):114-125.
[4] ZAHRA S A,SAPIENZA H J,DAVIDSSON P.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6,43 (4):917-955.
[5] Romero-Martínez,Ana M.,Fernández-Rodríguez, Zulima and Vázquez-Inchausti, Elena.Exploring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 privatized firm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4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