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軍
【摘要】技工院校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培養技師和高級技工為主要目標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因此研究技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技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相關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技工學校 研究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62-01
技工院校是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培養技師和高級技工為主要目標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同時由于技工學校的學生年齡普遍處于16-21歲之間,主要來源是初中落榜生,其在學習方面缺乏主動積極性,行為習慣較差,身心發展都處于完善階段,如何把他們培養成優秀的高技能人才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心理上解決問題,給學生自信,因此本文的研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技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1.情緒穩定性差,容易偏激和沖動,常因個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滿足而得意忘形,也會因達不到目的而悲觀失望,甚至尋釁滋事,損害公物,嚴重的曠課逃學或加入不良團伙,違法亂紀。
2.消極心理的表現。例如在學習方面,總是認為別的同學考入高中,將來有發展前途,而自己只是技校生,畢業后也只能是技術工人等,所以學習目的不夠明確,缺乏學習動力,思想上不求上進,學習懶散,厭學思想嚴重。
3.適應性差、依賴性強,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對學校的嚴格管理制度不適應,對家長及教師的依賴性強。如:生活自理能力差,考試依賴性強,缺乏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在就業方面,總是依賴于學校與家長,自主擇業能力較差。
4.自卑心理嚴重,缺少自信心。如交往能力方面,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交往需要是人類基本需要之一,表現為個人要求與他人建立親密的感情聯系,被他人所悅納,有歸屬感等。對于技校學生來說,交往需要表現為渴望結交朋友,被班級體認同,在集體中有一定的威信,但由于學生自身存在因素,絕大多數學生來自于農村,接觸社會較少,交往經驗不足,因而在人際交往中缺乏主動性和交往技能。
5.自我意識參差不齊。這主要在于家庭背景不同,有些學生比較成熟,能比較客觀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確表現自我,敏感的防衛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比較理智的自我意識。但是還有相當部分學生,受到所生活的家庭和成長的社會環境、網絡游戲等不良影響,學生普遍存在不理性,不客觀的自我意識。同時不少同學對身邊的同學、學校開展的活動,關心不足甚至漠視,面對利益選擇時,主要從自身角度進行考慮,對奉獻意識和集體意識缺乏足夠的認識,不愛參加集體勞動;還有相當多的學生不能正確看待自己,認為自己只有缺點,沒有優點,破罐子破摔,致使自己越來越差。
二、技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身心、思想等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因此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入手,立足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立足本校的實際情況,堅持實踐探索與理論構建相結合,實證與個案研究相結合。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心理健康講座。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新形勢下工作、學習、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始終保持健康陽光的心理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定期給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例如在《心靈減壓》講座中,該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案例、全新的角度深入淺出地詮釋了“壓力”這一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同時教授給大家四種減壓的小技巧,強調要學會評估自己的壓力水平,學會管理自己的壓力,從而達到心靈減壓,獲得心理健康。通過講座,同學們學習到了一些簡單實用的心理壓力調試方法,對學生正確處理工作、學習與生活中的矛盾,樹立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心理健康游園活動。為迎接“5.25”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舉辦了大型校園心理游園會。本次校園心理游園會主要有三個板塊:心理健康知識區、心理互動交流區和心理能力挑戰區。通過開展這次豐富多彩的游園心理活動,同學們充分放松了心情,收獲了快樂;增進了友誼,學會接納自我和理解他人。
3.“珍愛生命,呵護心靈”主題班會。為更好地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進一步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強學生的心理品質,我們定期組織各班召開了“珍愛生命,呵護心靈”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斷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并適當運用一些心理的話題和技術進行引導。內容包括:[實話實說]——信任和理解。類似召開新聞發布會或電視里的說話節目,要求學生和老師都能丟掉自己的顧慮和面具,真誠地面對自己,面對他人;[心理辯論]——智慧的碰撞。主要是通過辯論改變學生的認知,如“男女分班好不好”,“中學生早戀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等;[心理活動]——感受集體。不但有不良情緒發泄、撫慰精神創傷的作用,還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提高其社會化程度的重要途徑。通過主題班會的交流,不斷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同學們感受到在遇到任何困難時都要珍愛自己的生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4.心理電影欣賞。通過心理電影的賞析,在全校學生中營造出一種關注心理健康、重視心理健康的氛圍,也為學生們搭建一個鍛煉心理品質、提供高心理宿主的平臺,全按方位地加強我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讓同學們了解到心理學不僅僅包含異常心理,還有更多的融入生活的元素,學會體味生活,品味人生。例如心理電影《自閉歷程》、《肖申克的救贖》等。
5.團體心理輔導。為了讓學生及早地了解個人能力、建立正確的生涯發展規劃,我們開展了以“彩繪生命藍圖,揚帆讓夢想起航”的職業生涯規劃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分為四個環節,分別為:“第一次親密接觸”、“全方位的我”、“我的未來不是夢”、“通向美好的未來”。通過活動的展開,促進了同學們對自我的了解,讓同學們樹立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在了解價值觀與職業的關系中澄清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的同時,增強了自己對未來的信心。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又需要愛心與耐心,我們將繼續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培養出更有優秀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職成【2004】8號.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羅鳴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
[4]韓媛媛、陳家麟. 淺析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J]. 教育科學與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