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張平泉
【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法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界廣泛推崇的一種教學模式。我院以高職環保類專業學生為對象,以《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課程為載體,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手段,進行創業教學模式改革。該教學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溝通合作等職業能力,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
【關鍵詞】高職 創業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
【課題項目】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科研項目2013年度院長基金課題。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15-02
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為目的一種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活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2008年以來,創業教育在我國各高職院校先后步入了課程教學的實施階段。但由于師資匱乏、觀念滯后、教法不當,創業教學僅僅停留在創業意識的普及和理論知識的講授層面,創業成功率較低。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在我院創業教學中,有助于提高我院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及其特點
1.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是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學計劃》所決定的一種新型的職業培訓教學課程體系和先進的職業技術培訓教學法。[2]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教師構建的特定學習情境為主線以真實或模擬的職業領域的工作任務為基礎 ,學生通過以職業行動為導向的課業項目的學習,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并在實施過程中提高職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由一系列教學技術組成,如項目教學、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模擬訓練等教學形式。
2.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行動導向教學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作為教學目標,而是一種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職能從“教”和“授”轉變為“引”和“導”,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學生被動學習方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團隊協作、探索創新的新模式。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具體的項目實踐活動,不關注最終結果而是跟蹤掌握項目實施全過程。[3]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自覺應用,遇到難題可查閱文獻資料、團隊討論、請教教師等,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自學創新、溝通交流等能力,有利于培養出勤思考、善想象、能動手的職業型人才。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創業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1.項目教學法
針對創業課程的特點,教學模式設計是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的項目課程教學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課程教學方式——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我們依托學院創業街活動、創業孵化基地,南海瀚天科技園,翰林湖生態園等創設學習情境,打造學習工場,把本地區市場作為最生動的課堂,通過對市場的調研與分析,引進創業項目,采用“項目導向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形成以“創業項目策劃”為主線的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式項目課程教學模式,調研本地區經濟發展需求,以當地企業項目為載體,以真實工作任務為驅動,全面實施項目教學,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將課程知識融于項目實踐,并為課程項目教學的實施構建了基于職業情境的真實工作環境。
(2)創業項目競賽管理方式——團隊化運作。項目制管理所謂“團隊化運作”是指競賽一開始,就將每個班級按4-6人進行分組,組成創業團隊。每個同學在這一創業團隊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如我院“加博匯”杯電商創業大賽追夢團隊:CEO、財務總監、營銷總監、采購總監、技術總監等。項目團隊成員相互合作,在一定時間內落實選題。每個項目團隊根據教學進度要求順序完成該項目概述——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的經營和組織管理模式——投資分析——項目實施的制約因素及風險預測——連鎖加盟類的加盟費用、場地和其他條件要求—其他條件要求7個環節工作任務,形成最后的創業項目計劃。在項目完成后,召開項目認證會,讓企業精英和創業指導老師對創業方案進行認證、評選、考核,以團隊為基本單位貫穿于教學及創業項目運作的全過程。
2.角色扮演
教師在課堂上安排一些具體的任務,如項目經營管理模式設計、營銷、投資和財務分析等,讓學生個人或者任務小組進行角色扮演,以創業者的角色去考慮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根據行動導向來設計并實施具體的方案以完成任務,見圖1。這樣可以使學生從角色扮演中去認知工作任務、制定項目經營人員機構管理方案,彼此配合、相互協商,形成各種關鍵性創業素質。
圖1:我院監測系創業項目“杏福仁佳”科技服務人員機構配置角色扮演模式
3.案例教學
收集具有典型意義的創業實戰案例,如本校往屆畢業生的郭振強、鄭標堅創業案例等讓學生分組進行分析、研討,分析創業者的成敗得失和經驗教訓,找出他們處理關鍵事務和問題的成功經驗,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創業項目改進方案,以此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的基本素質。
4.模擬創業
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決策能力、學習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模擬創業就是通過創業項目模擬公司化運作,將校內創業理論教學與創業實際工作情景相結合,多角度訓練學生的創業素質,以提高學生創業能力,見圖2。
圖2: 模擬創業流程與創業能力形成示意圖
在運用模擬創業法進行教學中,讓學生以自由組合的方式形成5-6人的創業團隊,團隊成員根據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動腦思考,提出各自的創業構思并在團隊范圍內進行交流和討論,然后創業團隊利用課余時間走出去進行社會調查。通過社會調查,選出較為理想和可行的創業構思作為創業項目,撰寫創業計劃書,進行模擬創業,最后進行課堂展示分享。指定有經驗的創業教師進行指導。這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條件,降低創業投資風險和創業成本。這一方法是通過創業教師一對一的指導來幫助其創業,通過學生自身的創業活動體驗來提升其創業能力,通過創業孵化來降低初期創業成本,幫助學生成功創業。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創業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激發學生創業興趣,培養學生學會創業的能力
如何激發學生創業興趣,培養學生創業的意識和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受現代企業歡迎的技術人才,是目前我們高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院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后,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直觀的教具、生動的多媒體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忱和興趣;通過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由討論和展示設計,使學生放飛想象,暢所欲言;通過實際生活中的創業項目案例分析,學生對創業項目的自由選擇,使教學創業的內容切合學生個人特長,貼近社會經濟需求;通過積極的行為引導、鼓勵性語言的運用,激發了學生的課堂表現欲,培養了學生的創業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獲得創業的理論知識和直接經驗,從而掌握創業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求學生改變以往的單向聽課的模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創業教學過程中,以團隊或小組為單位實現課堂上的目標,這就要求學生有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以及一定的領導能力。大學生在創業教育課堂上勤于思考,充分展現自我的同時,支持和配合團隊其他成員,合理分工與協作以共同完成任務。
3.構建創業教育教學新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探索,現已形成有我院特色的創業教育教學新模式,見圖3。
圖3:創業教育中的行為導向教學模式
該模式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適應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在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為有效地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我們在對教師培訓和學生引導的同時,建立了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同時,為實現培養學生關鍵能力這一目標,配合行動導向教學法有效實施,我們將創業的體系、教材等進行了改革,形成我院特色的創業教育教學新模式。
大學的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開拓精神,以適應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并將創業作為未來職業的一種選擇。一項調查顯示,美國表現最優秀的上市公司與高新技術企業老板有86%接受過創業教育。據統計,處于改革前沿的廣東省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1%,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全國平均水平在2%左右。而在歐洲和美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高于20%!這反映出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薄弱,創業能力不強,不能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要求。因此加強高校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鼓勵大學生創造性地創業,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吳建強.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與實踐探索[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2]趙愛威,溫寶陽,宋慧斌等.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探究[J].教學與管理,2009(8).
[3]唐元文.黃河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院刊[M].湖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