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 要】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是古代文化遺產。為了優化文言文教學過程,本文從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合作、強化朗讀、背誦積累、提升感悟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做法,以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文言文;興趣;朗讀;積累;有效性
“經過千百年時間的淘洗而流傳下來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精華”,而被選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優中選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特殊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誦讀古代詩詞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語言材料和表現手法,豐富現代語文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豐富文學素養。但是,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處于教學方法老、進度慢、費時多、效果差的狀態。絕大多數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甚至厭惡、畏懼。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從事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必須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使教學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讓文言文煥發出新的活力。
一、激發興趣
1.教師富有激情
我們教師要想在課堂上充滿激情,就應熟悉歷史,讀懂古人,才能以情激情。試想,不懂蘇軾,怎能領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不懂辛棄疾,怎能理解“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無奈與激憤?教師的激情有助于學生產生濃郁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學生必會獲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使自己的價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華。
2.精心設計導語
讓每一節古文課的導語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樣、調動興趣的原則,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例如:《湖心亭看雪》導語為:“西湖是有名的風景區,我們學過很多描寫它的詩文。想想可以記起哪些?”同學們可以說出幾句,像“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等,教師接著說:“我們欣賞的都是西湖春夏的美景,那冬天的西湖什么樣哪?一起看看張岱的《湖心亭賞雪》”中的描寫;以名人名言、詩文名句導入,《大道之行也》導語為:“孫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就出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里,你知道是哪句嗎?”學生們已預習課文,大多數可以猜出應為“天下為公”。
3.精心設計問題
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波瀾,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提問要求緊扣文章重點、難點,有梯度、有思辨性,有引領性,且盡量生動有趣。所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例如:《捕蛇者說》——文章寫了哪兩件事,以哪件為主?《核舟記》——本文結構是怎樣的?為什么先寫船艙后寫船頭?教師的提問少而精,保持足夠的吸引力。
4.創設輕松和諧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更是開發課堂生命潛力不可缺的氛圍。教學中有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系相處,積極主動配合,達到和諧,融洽一致,學生才感到心情舒暢,求知欲旺盛,思維也非常活躍,流暢,學生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創造的見解就會不斷涌現出來,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鼓勵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在教學中要加以倡導。我國宋代教育家張載說:“學則質疑,學貴善疑?!眰魇谖膶W經典,極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睂τ趯W生提出的很有個性的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不要妄加否定,而應該給學生一個合作探究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多項互動的交流,讓學生對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互相啟迪、互相幫助、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他們找到自主、合作、質疑學習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避免一言堂,而是積極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職責變成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在學習文言文中,教師有時不需要按照傳統文言文教學模式,逐字、逐詞、逐句翻譯文章。而是將課堂變為論壇,讓學生將討論中所遇到的問題展示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長此以往,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文言文功底就會更加扎實,對文言文的感知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三、強化朗讀
古代大學者朱熹說過:“學者觀書,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蔽难晕恼Z言簡練,具有音韻之美,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是朗讀。它一來可以讓學生把實詞的各個知識點、虛詞的用法等記住,二來可以進一步熟悉各種句式,三是可以逐漸讀出文言篇章的語氣語調,情感風格,甚至古人寫文章的謀篇布局,精要之筆都能品位出來。誦讀得越多,越能觸類旁通,所以,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文言文,讓學生讀出感情,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進而讀出文言篇章內所含的情感??上染氉x,指名試讀,自己反復朗讀,再讓學生分角色演讀,還可根據學生文言文誦讀情況,不定時開展誦讀比賽。其目的是引導不愛張口的學生讀出口,讓有一定誦讀能力的學生得到提高,最終讓學生養成誦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
四、背誦積累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睂W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內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訴的寓意或道理后,深入體會語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背誦文言文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的積累,對故事生動有趣,節奏明快,內容深刻,有豐富內涵的文言文,讓他們熟讀成誦,學生會進一步體會文言文的內在意蘊,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語言,背誦積累得越多,就越能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背誦技巧,如理思路,抓中心句、名句、佳句,銜接段和上下文的語句等。
五、提升感悟
文言文教學能幫助學生認識傳統文化,吸收民族智慧,培植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我們有責任培養學生學習文言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文言文形式能力。還應給學生留出感受、體驗與理解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中想象,體驗,品味,咀嚼。在文言文教學中,重要的不是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教師對某篇課文的分析,而是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自身感受到、領悟到什么,有什么進步與提高。閱讀不能只停留在字詞理解的淺層面上,而是把文言文視為一種文化,一種文學。講析環節與現代文講析所體現的教學理念一致,采用以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另外,文言文教學還需注意從以下方面幫助學生感悟。
1.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如課文涉及的有關歷史掌故、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等
分析《記承天寺夜游》、《核舟記》,就得讓學生清楚蘇軾的性格、胸襟、抱負和他一生的際遇。
2.加強與現實的聯系,讓學生覺得古文中的人和事“遠可在天邊,近可在眼前”,調動情感,關注體驗
以《童趣》為例,沈復描繪的是閑情,是童趣。學生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讓他們回憶自己童年趣事,課堂自然活起來,學生和作者情感了產生共鳴。再如《春望》,可聯系抗日戰爭、伊拉克戰爭發揮想象,體會普通人在戰亂中的感受。
3.感悟作者情感,進而解讀文本
如《記承天寺夜游》傳達作者微妙復雜的心境,可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感嘆,體味“閑”的滋味——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總之,文言文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需要我們仔細地推敲。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敝灰覀冏プ∥难晕膬仍诘恼Z言特點,巧妙合理地運用一些較為合理、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