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保衛(wèi)
我校進行自主導引式“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已近兩年,課堂由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正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開放式課堂轉變,學生正在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體。但是,在自主導引式“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的精細化、規(guī)范化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諸如,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得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優(yōu)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xiàn)實成為困擾我們的又一個新的問題。那么,如何在新的教學模式下避免出現(xiàn)兩極分化,使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使自主導引式“五環(huán)”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性呢,我想從導學案的設計談談我的看法。
一、知道導學案的內(nèi)涵
導學案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為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由教師根據(jù)課時或課題教學內(nèi)容,通過教師集體或者個人研究設計并由學生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師生互動“教學合一”的設計方案。導學案是集教師的“導案”、學生的“學案”、“練案”(分層次的訓練)和綜合性評價于一體的導學性文本,它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下教師為學生進行學習設計的產(chǎn)物,被形象地比喻為高效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導航儀)、“指南針”、“方向盤”。導學案是指教師根據(jù)一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學習目標,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它是集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分層次練習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合一的文本”。核心是從學生當前情況出發(fā),在教師占有大量資料和綜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精心設計成問題,用來導學、導練、檢測。導學案設計時就是從學生的差異出發(fā),站在使每一個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這個角度來做的,是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注,更是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生命的尊重。
學案的特點:
(1)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并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2)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3)閱讀思考是學案的特色,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閱讀思考,也可為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興趣,設計一系列可讀性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包括與所教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發(fā)展史、著名專家的科研業(yè)績、現(xiàn)代科學的熱門話題等。
(4)鞏固練習是學案的著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不僅能通過解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和培養(yǎng)技能,而且能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二、明白導學案編制的目的
(1)方便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和課堂動態(tài)生成情境;
(3)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的有效結合;
(4)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5)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現(xiàn)學習的個性化,體驗知識的超市自選。
三、遵循導學案編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導學案必須立足于學生“如何學”,要做到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2.導學性原則
“導”就是指導、引導;“學”不是講,也不是教,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案”是一種方案,一種設計,不是知識、題目的簡單堆積。
3.層次性原則
在編寫導學案時要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nèi)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認識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挖掘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4.實用性原則
在編寫導學案時要從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現(xiàn)有學習能力和老師自身的需求出發(fā),合乎學生使用和老師自己使用,操作起來簡便易行。
5.規(guī)范性原則
導學案雖然具有學科特點,但從導學案編制流程、導學案的基本組成、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要統(tǒng)一規(guī)范。
四、做好導學案的分層設計
1.導學案分層設計的理論依據(jù)
“分層教學是班級授課形式下的基于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基礎上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強調(diào)和關照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價值。促進學生良好個性潛能的充分發(fā)展是其所追求的目標。”
2.導學案分層設計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目的是逐步樹立學困生學習的信心,激發(fā)中等生的學習潛力,擴寬優(yōu)生的學習面。分層教學的意義不言而喻。在傳統(tǒng)課堂中,分層教學是一直在喊的卻又一直落實不到位的正確的理念,課堂上,仍然是老師在“一刀切”,是從來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因材施教”和“關注每一名學生”只是傳統(tǒng)課堂中兩句冠冕堂皇的口號。
3.導學案分層設計的意義
在傳統(tǒng)課堂中,分層教學是一直在喊的卻又一直落實不到位的正確的理念,課堂上,仍然是老師在“一刀切”,是從來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因材施教”和“關注每一名學生”只是傳統(tǒng)課堂中兩句冠冕堂皇的口號。
自主導引式“五環(huán)”課堂教學課堂的重要抓手是導學案,導學案通過分層設計,讓“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和“關注每一名學生”這些理念真正得以落地。
4.導學案分層設計的具體方法
(1)對學生進行分層。針對學生的實際,本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的前提,根據(jù)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把學生分成三個組:其中成績最好的為A組,成績中等的為B組,成績較差的為C組。對學生的分組是由老師掌握的,不對學生公開,防止優(yōu)生自滿、差生自卑,盡量保護低層次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分層是動態(tài)的,隨時注意學生層次的變化,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fā)展。
(2)分層設計學習目標。導學案是“路線圖”,在這個“路線圖”中,根據(jù)不同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目標地。學生只要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到達了某個目標地,就是成功,如果往前一個目標,那就更是了不起的成果。當然學習目標無論如何設計,“三維”這一普遍性的目標是一定要考慮的。
(3)分層設計問題(學習內(nèi)容)。問題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地解讀文本、探究問題。也就是說,要給學生一個臺階,讓學生一步一個地伸手摘到自己想要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解”有所“問”,學有所得,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比如,學困生可以依據(jù)導學案在獨學階段完成識記水平層次的任務;在對學時,可以在同伴的引領下,結合文本完成解決理解層次類的任務,并參與討論探究類層次的問題。
(4)分層設計檢測試題。分層設計檢測題,類似于給學生開一個自助餐廳,檢測題中應該有必做的(基礎類、篩選信息類),也有選做的(分析、綜合、探究、拓展類),并且一定要有一定的梯度,以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取所需。味口大,可以多吃一點;味口小,就盡力而為。
(5)分層設計評價機制。導學案要通過“路線圖”調(diào)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必須得有相應的評價機制,從自主學習、到對學群學合作討論、到展示板演,都要有相應的加分舉措。為了鼓勵學困生,對于學困生回答問題可以雙倍加分,點燃他們的希望。為了提升優(yōu)秀生,可以引領他們多角度、全方位解決一些綜合性問題,并提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總之,就是要通過評價想盡辦法激發(fā)各類學生的內(nèi)驅力。
總而言之,通過導學案的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僅僅是一個方面,作為一名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就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就要堅持不懈,始終如一,不斷地探索適合學生的新方法。教師要把更多的愛心獻給他們,把更多的鍛煉機會留給他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們,把贊許的語言講給他們,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吃得飽”、“吃得好”、“吃得了”,使自主導引“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精細化、規(guī)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