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俊
【摘 要】學校德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它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是學生步入社會學會做人的基礎,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認真學校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努力搞好學校德育工作。
【關鍵詞】德育;開展;中小學
學校教育德育為首,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優秀品德既不是先天遺傳的、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長時間綜合教育和環境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先做人后做事”,也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實施新課改以來,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同時也給新時期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我的工作經驗,我認為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應抓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德育思想,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教師個體素質直接關系到德育工作的質量。因此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學校領導、班主任和共青團是實施德育工作的主力軍。第一,班主任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讓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和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當班主任。同時學校要注重平時的各項管理工作,即,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第二,學校要充分發揮共青團的組織作用,加強共青團組織的建設,發揮集體的力量,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工作。第三,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活動,堅持不懈地開展升旗儀式和系列化的國旗下的講演,定期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和勵志教育等活動,向學生進行革命理想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自覺紀律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敦促學生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彼此接受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塑造高尚的靈魂。第四,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校應把學生的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德育教育范圍之內。結合學校實際,堅持以教育為本,以預防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學校法制教育機構,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經常聘請法制輔導員為學生作法律與安全教育講座,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法律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強品質修養教育,提高學生心里素質
思想品德教育應處于學生工作的核心地位,校長應該重視學校在傳授文化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一切教育活動中,必須突出德育主題,把學生的做人擺在第一位,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活”;校長必須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活動,把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價值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行為,使學生在明確的基礎上內化為自覺,進而成為終生受益的優秀品質。在培養學生健康的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和愛國主義的基礎上,校長必修研究如何使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符合學校實際,要讓教育的每項內容逐步轉化成學生終生受益的內質,幫助學生提高心里素質,培養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三、研究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質量
實現德育教育,必須研究德育教育法則。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要經常運用說服、榜樣、陶冶的德育方法,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激起情感上的共鳴,逐漸形成良好的品德。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平衡發展,四方面要統一結合,否則是難以奏效的。在學生的實際教育活動中,必須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寓德育于活動之中,寓德育于教師的榜樣之中,使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自覺或不自覺的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同時,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由量變的質變的漸進過程和螺旋式發展的這一規律,做大量的、長期而反復的教育工作。教育是一種藝術。成功選用德育方法,還有賴于教育者的教育熱情和教育機智。在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不能只是鼓勵地、單獨運用某一種方法,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巧妙地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將各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掌握各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系,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德育體系。在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上要因材施教,不斷完善德育思想、調整德育手段、拓展德育渠道,最終實現德育目標。
四、構建家校共育體系,促進德育全面發展
我們充分發揮“校園主戰場、課堂主陣地、教師主力軍”的“三主”作用,在努力建設好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課教師兩支專業德育隊伍的同時,積極建設思想品德教育基地,編制德育教育網絡。學生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最長,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全面而且深刻。因此,學校要建立家校聯系卡,必須經常保持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盡力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通過說服改進家庭教育方式,樹立家長的教育目標,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家庭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明確家庭教育目標,以德依法理家,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為國教子”的觀念。“為國教子”的家庭教育觀念是家庭教育現代化的一個基本標志,未來的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堅定的信念。只有在家長具備正確觀念的前提下,才能教育學生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先人后己、仁愛互助、愛護環境等優良道德品質。其次要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培訓家長改進教育方式,調動子女積極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利用學校圖書、網絡電視等媒體資料向家長宣傳教育原理;通過家長會、家訪、校訪等一系列方式讓家長掌握科學合理有效的教育手段。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家庭教育科學化、民主化,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在全面發展。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優化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工作的載體。加強校園環境衛生建設,做到凈化、綠化、美化,不留有任何“死角”。加強環境建設,做到讓每一棵花草、每一處場所、每一次活動都發揮育人功能。充分發揮網站的作用,不斷完善和創新,讓它們成為校園德育工作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充分發揮它們的德育功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班級文化要各具特色,班級知識樹、樓道國學文化展示、評比欄、讀書角等有神有色。學校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墻壁、保護環境的告示牌、名言警句牌和建筑物等一切可利用的媒介宣傳教育理念,如張貼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范、科學家、藝術家等杰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特別要注重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使濃郁的校園文化滲透在學生學習的環境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使之滲透到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落實到學生的為人處世中,融化到學生的血液中,讓學校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們不僅要研究德育理論,認識德育規律,而且還要掌握德育原則、方法,懂得實施途徑,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嚴峻形勢和重要作用,正確理解和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讓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新型合格人才,塑造一代創新人才,為構建平安社會、實現科學發展,推進社會和諧進步,實現中國夢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