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紹奎
【摘要】今年,國家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在決定中提出了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推動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聯動,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下面從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習基地的建立、定單班教學等方面入手,淺析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里強調: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著力推進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建設,落實各方主體責任[1];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鼓勵行和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規模以上企業要有機構或人員組織實施職工教育培訓、對接職業院校,設立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崗位[2]。重慶三峽職業學院近幾年一直在探索研究“政校企”聯動,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增加校外實習基地,在企業建立教師工作站,開展企業“訂單”培養模式等多種形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校企合作是搞好專業建設的前提
職業教育是為了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要搞好職業教育,就必須依托地方的行業、企業,沒有行業企業的支撐,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就無用武之地;沒有企業的參與,培養的人才針對性就不強。只有與企業建立親密的合作伙伴關系,與企業進行全面合作。才能有效發揮企業在建立健全行業人才需求預測機制、行業人才規格標準和行業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等方面起到指導作用[3]。
專業教師深入企業調研,了解行業的前沿,了解企業的需求,了解專業如何與企業的崗位對接。為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如我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17人組成,其中來自庫區行業企業專家8人。通過召開企業實踐專家座談會,分析實踐專家各職業階段的代表性工作任務,來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最后形成專業核心課程。目前,該專業與重慶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重慶遠風機械有限公司、重慶三峽紡織有限公司等庫區10余家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在課程開發、教師掛職、資源共享、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為專業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1、通過校企合作,科學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為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提供了保障。
2、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參與學校專業實訓室建設,專業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建設實訓室,按照企業真實情境設置實訓室,實現專業與職業的對接。
3、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在學院建立“校中廠”,在企業建立“廠中校”。實現資源共享,合作育人。目前,機電一體化專業在學院教學工廠里,成功引入萬州區騰偉機械有限公司,成為學院的“校中廠”,一方面有企業員工在加工真實產品,另一方面,教師的課改和學生的實習,都拿到“校中廠”里,通過近距離的接觸,學生可以從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加工方法等多方面學習到有用的專業技能。“校中廠”為學生實訓、實習、課程改革提供了平臺,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我院機電一體化專業與本地區的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雷士照明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廠中校”。學生在進校之初,就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職業體驗,讓學生了解企業的文化,體驗今后將從事的崗位,了解企業的生產設備,為學習專業知識增強感性認識。在二年級階段,就安排學生到“廠中校”去教學實習,采用師傅帶徒弟的形式,1-2名學生指定1名師傅,由師傅具體傳授崗位技能。學生除了學習我們指定的實習內容外,企業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崗位技能和企業文化等一系列培訓。“廠中校”的建立使實踐教學更加貼近企業崗位需求,真正實現了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4、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機電一體化專業在近幾年,與重慶渝江壓鑄有限公司、嘉陵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卡夫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等多個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在第四學期或第五學期,到校外實習基地頂崗實習兩個月,讓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進入企業進行“工學交替”頂崗實習。
5、通過校企合作,在企業建立教師工作站,讓教師參與企業的生產、研發等內容。在長安跨越有限公司和重慶艾格潤數控機床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師實踐工作站。教師定期到企業上班,與企業職工一起做生產、搞科研。通過這樣,提升了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了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的就業
只有與更多、更好的企業進行緊密的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才能讓學生高質量的就業。在校企合作的同時,可以組建“訂單班”,與企業聯合辦學,讓企業參與“訂單班”的教學,這樣企業就能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同時也讓學生找到滿意的單位[4]。
目前,機電一體化專業組建了長安跨越、卡夫食品、嘉陵本田等多個“訂單班”。實現企業培訓、職業標準和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企業專家到學校授課,課堂建到企業的生產一線,使人才培養更加貼近企業崗位的需求。企業的專門培訓課程,學生利用周末,由企業的專家和學院的教師單獨上課,企業專家全是各工廠來的。
通過“訂單班”的培養模式,讓本專業的學生在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到哪一個企業上班,并學了企業相關的一些知識,到企業后適應崗位能力很快,所以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都非常高。這種校企聯合辦學模式使學生提前實現了預就業,真正達到了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總之,校企合作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它有利于促進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布局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它有利于實現職業教育體系與現代產業體系的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15年)[Z].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6月
[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國務院.2014年6月
[3]劉旺生.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驅動力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6):7~9
[4]劉建湘.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2):69~71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資助項目“高職‘訂單班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43158),主持人:余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