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娜 劉景慧 劉敏 韓坤 孫爽
摘 要:本文從當前高校Java課程體系現狀出發,指出當前Java課程體系存在的具體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高校培養出的Java人才并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繼而提出Java課程體系的具體改革方案:融入慕課教學思想,提升實踐教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關鍵詞:Java課程體系;慕課;實踐;改革
1 高校Java課程體系
高等院校的Java課程體系包含以下課程:《Java程序設計》、《JSP程序設計》、《J2EE應用開發》以及《Android應用開發》,各門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如下:
①Java程序設計:
JDK的安裝,環境變量的設置;Java基本語法;類與對象;繼承與多態;異常處理;圖形界面設計;輸入與輸出;多線程。
②JSP程序設計:
Tomcat服務器的安裝與啟動;JSP標記的使用;JSP內置對象;JSP中的文件操作;JSP中使用數據庫;JavaBean的使用;JavaServlet的使用;MVC模式。
③J2EE應用開發:
struts2、hibernate、spring三大框架的整合;
④Android應用開發:
Android模擬器與常用命令、用戶界面設計、基本程序單元Activity、Android應用核心Intent、Android事件處理、資源訪問、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多媒體應用開發、Service應用、網絡編程及Internet應用。
2 Java課程體系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重理論知識教授,輕學生實踐能力提升
高等院校里,大部分Java課程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突出理論教學,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受到課時限制,現行Java課程教授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往往是學生在課上的理論教學中感覺對知識點理解得很好,但一到實際編寫程序時便會覺得無從下手。
2.2 教師缺少項目實踐經驗
一方面,高校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招收新人充實師資隊伍時,過分注重學歷門檻,輕視實踐經驗,導致高等院校絕大部分教師都是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他們大多缺少大項目開發的經驗,指導學生實踐能力相對較弱。
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的課程壓力較大,很難有足夠的時間親自從事大的項目的開發或者到企業中去進行鍛煉。
2.3 學生不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
學生對于教師沒有選擇的權利,高校教學中每門課程的任課教師都是固定的,不管學生認不認同教師的授課方式,喜不喜歡教師的授課內容,都要學習該門課程并保證最后通過考試,沒有其他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得不到最好的教育資源,當然就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往往只是為了通過最后的考試,并沒能實現對自身能力的提高。
2.4 學生往往需要到培訓機構參加二次培訓
由于高校的Java課程體系的教學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開發能力,因此為了畢業后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很多學生在學校里學完Java相關課程之后,還會選擇花費不菲的代價到培訓機構重新參加一次培訓,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成本。
3 Java課程體系改革方案
基于以上問題,Java課程體系的教學方式亟待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適用于Java這種實踐性強的語言類課程,高校的Java課程教學需要尋找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以培養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畢業生。
借鑒慕課教學模式:
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端于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模式。
3.1 慕課教學的特點
①大規模的
不是個人發布的一兩門課程:“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是指那些由參與者發布的課程,只有這些課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規模的,它才是典型的MOOC。
②開放課程
尊崇創用共享(CC)協議;只有當課程是開放的,它才可以稱之為MOOC。
③網絡課程
不是面對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材料散布于互聯網上。人們上課地點不受局限。
綜上所述,慕課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優秀的課程資源被更多人共享,在互聯網極速發展的當今,慕課教學將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趨勢。
3.2 融入慕課教學的Java課程體系
針對于目前高校Java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更適合于用慕課的教學模式來解決:
①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很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就很難適應企業的需求。而采用慕課的教學模式可以針對Java教學,引入優秀的注重實踐教學的教學資源,其中包括課程的ppt,實例程序代碼,教學視頻,還有配套的實戰項目的源代碼和開發過程的視頻。
②引入優秀的教學資源之后,學生對于Java相關課程的學習就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課程的理論知識由學生在課下通過觀看視頻,完成作業的方式自主學習,當然這個任務由任課教師事先布置給學生,通常學生課下學習的理論知識是為下一次課做準備的。
學生在具備了理論基礎之后,第二個步驟就是由任課教師在課上帶領學生做一個有針對性的實戰項目,并實時地解決學生在編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3 在理論教學基礎上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Java課程體系中的每一門課程都要求學生有過硬的編程能力才可能學好,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必須要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理論學習由學生在課下完成
實踐永遠是由理論來指導的,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樣要依賴扎實的理論基礎。在引入優秀的教學資源之后,由教師事先為學生布置理論學習任務,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觀看視頻、幻燈片、做習題的方式完成基本的理論學習任務。
②利用學習平臺有效地提高理論學習質量
學生進行理論學習需要用學號和密碼登錄學習網站,登錄之后的操作會被網站的日志系統記錄下來。當學生按教師的要求看完相關視頻,做完相關的練習后,系統會把該學生針對該章節的學習狀態設置為“完成”,否則學習狀態為“未完成”。期末考試前,系統自動統計出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任何一個章節沒有完成的學生,都不允許參加期末考試。
③布置實踐項目調動學生積極性
理論需要實踐來檢驗,同樣需要實踐來鞏固,每一個章節的理論學習任務完成后,教師都要布置一個相關的實踐項目,此時并不是要學生實際地做,而是讓學生思考,分析,寫出一份該項目的需求。
④教師帶領學生做項目,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學生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對要做的項目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對于怎樣實現這個項目肯定有很多的疑問。而在課上教師會帶領學生一步步地完成之前所布置的項目,使學生之前的疑問得到答復,理論知識得到鞏固,項目的實現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和對編程的興趣,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對項目的完成也會作為一個考核內容,當然,每個項目都有多種實現形式,學生可以自由地在已實現項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4 總結
針對Java課程體系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只有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找到適合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
本文提出借鑒慕課的教學思想,使學生能夠享用最優秀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地理論學習;同時提升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利用實踐項目來鞏固理論知識并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沈維政,蘇中濱,趙潔.項目驅動教學法在Java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2]劉建偉,時華.Java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11).
[3]沈秀,眭榮方,曾德偉.地方高校學科競賽管理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1).
[4]阮霞,眭榮方,潘劍波,劉江.淺談學分制形式下的計算機教學管理[J].中國高教研究,2000(12).
基金項目:
1.《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教室系統的研究與設計》,項目編號:201302A037,秦皇島市科技局項目。
2.《高校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的研究》,項目編號:Z2012110,河北省教育廳項目。
3.《基于學生職場人角色定位的高校圖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SZ123060,河北省教育廳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