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四華
摘 要:大中專院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突出的形式主義,教育效果較差。近年來,我校針對這一情況,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機融合,取得了較好效果。本文總結了我校經驗,指出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要將人生觀、價值觀融入職業道德教育,要善于利用案例教學法,同時還要強化法律意識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職業道德教育是會計專業重要的教學課程[1]。但是長時期以來,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效果較差,形式主義嚴重[2]。
近年來,我校在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很好地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現將有關經驗總結如下。
1.將人生觀、價值觀融入職業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標是要讓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且能終身堅持并踐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職業道德教育也強調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鑒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在培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致性,我校始終將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
一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會計專業學生認識到何為價值觀、人生觀。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行思考。同時,結合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從會計工作的實踐角度,總結會計從業人員應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融合教育中,學生普遍認識到會計工作者必須具備“真、善、信”的核心價值觀和人生觀,才能真正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二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比如,組織低年級的學生對學習動機進行剖析,以“是否真心愿意從事會計工作”“是否真心熱愛會計工作”兩個標準,要求學生對學習動機進行個人剖析。對高年級學生,則注重能否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行反省。通過設置各類情景案例,提升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識,并且努力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學生日后在工作中堅持原則、遵守會計準則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礎。
2.將案例教學融入職業道德教育
案例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的方法。比如,通過黃繼光、邱少云等先進事跡的案例教學,既避免了教育的刻板化和書面說教,同時又提升了教學的生動性,更易為學生所接受。我校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積極借鑒思想政治教學的案例教學法,并結合近年來會計領域的正反案例,力爭實現會計專業學生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雙提升的結果。
一是利用負面案例,通過負向刺激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認知。在負面案例中,注重中西結合,而且多選擇典型事件。比如,美國的“安然事件”,國內外上市公司財務丑聞事件以及國內外個別金融從業人員的典型事件,等等。通過這些現實的負面案例,讓會計專業學生認識到:凡是背離了會計從業人員基本職業道德要求的行為,終將會受到法律和整個社會的譴責,違法違規弊大于利,從而讓學生實現堅定價值觀、人生觀、恪守會計職業基本道德的目標。二是在負向刺激的同時,還通過各類正向的榜樣力量向會計專業學生傳遞正能量。比如,向學生講述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員在金融領域的奮斗史,在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同時,還幫助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形成更加客觀的認識。同時,積極邀請校外金融、會計領域從業人員前來進行專題講座,通過他們本人經歷的講述,讓學生進一步樹立牢固的會計職業道德意識。
3.把法制教育融入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依法治國”理念。法制建設將會是未來我國政治生活的重點。與此同時,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會計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有關的法律法規很多。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相融合的實踐探索中,我校把法制教育作為一個突出環節。
一是涉及會計學科的專業立法(包括各類會計準則)進行了梳理,并且要求“兩個做到”,既“要求學生掌握的東西,老師必須做到熟練掌握”“法制教育必須做到緊跟最新的法律法規”。以“兩個做到”為基本要求,創新法制教學方式方法,通過舉辦案例辯論賽、法制競賽等方式,讓學生能熟練掌握最新的會計立法情況。二是樹立“敬法”“畏法”意識。讓學生形成“敬法”“畏法”意識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融合教育中,我校結合負面案例教學,邀請司法界人士到學校對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和剖析,同時,還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形勢教育,指出法制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讓學生認識到“法不可違”“違必受懲”,逐步樹立起對法律的敬畏之心。
總之,思想道德教育雖然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存在諸多的不同,但是二者依然有很多相互融合的地方。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有必要進一步強化職業道德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從而更好的促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趙建新.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8):91—93.
[2]斯葉青.高職院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與會計專業課程文化建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4(21):133.
(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