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康吉
摘 要:數學的教學學習是一項對教師和學生抽象性思維要求較高的任務,當前數學教學經過長時間的探究已經形成了極具教師個人風格魅力的學習系統。在新形勢下探究性學習已經成為了主要的發展潮流,應用在數學教學中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對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探究性策略;數學教學;應用
探究性策略在數學教學中屬于一種模擬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師進行探究性教學,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同時還能塑造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采用探究性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探究性策略應用在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的數學教學通常只是注重學生應試能力以及重點知識熟練程度的培養,盡管這種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也取得過成功,但它卻無法激發學生更多的求知欲望,無法持續性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而在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策略教學,能夠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運用到學習中的各個方面,從而提高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將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探究性知識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盡快地理解學習基礎知識,同時又能更深入地進行探究,加深對知識的鞏固。
2.探究性策略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完善學生認知。在任何教學過程當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合作交流必須在這個基礎上開展。因此,教師應該立足于基礎,不斷地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建立學生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自主發揮學習主動性進行交流和探索,不斷完善自身對學習知識的認知,從而獲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識。這樣的探索性策略可以讓學生獲取知識,同時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完善認知,加深對知識把握的程度[1]。
(2)帶入學生生活。探究性策略應用在數學學習中,可以使得學生在同一個問題上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答,對同一類型的題目探索出不同的解題方法,而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引入數學方法加以解決。例如,學習“扇形統計圖”,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扇形統計圖制作每個家庭收入支出情況統計表,這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練習會讓學生興趣大增,有效將數學與生活問題相聯系,在課堂外不斷鍛煉自主思考能力和數學思維。
(3)巧妙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是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交匯點,因此必須注意提高作業布置的質量和時效性,不能只為讓學生寫作業而布置作業,要有目的地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當然,不同類型的作業有不同的探究方向,教師在進行設計時,除了要很好地結合課堂內學習的知識,還要在課外對基礎知識加強訓練。
(4)尊重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習過程中會因為自身智力因素、接受能力、學習能力、悟性等方面的差異而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教師必須在尊重這個事實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數學課程進行教學,尊重差異并利用差異,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有層次地注重不同的著力點[2]。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邊角邊”課程時,教師要讓學生去掌握“邊角邊”的內容,那就必須要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知識點,但考慮到學生接受能力不相同,作業的布置以及課堂知識的講解就必須采用分層的方法讓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學習真知。
(5)轉變教學觀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則要發揮主導的作用。在數學課堂上應用探究性學習策略,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探測性研究學習。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又使得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既要實現探究性策略教學,又要努力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3]。因此,教師可以不定期開展知識有獎競賽活動,通過鼓勵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學資料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做好探究性學習計劃,不斷激勵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善學、好學。此外,教師還應該盡量幫助學生提高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條件,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需要轉變,采用新型啟發式的思維認真對待學生的教學問題,不斷開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發現數學學習所蘊藏的美感。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上的改革,就是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把握數學教學和學習的規律性,提高教學學習的整體效益。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性策略,是當前新課程數學教學全新的亮點,也是數學教學未來的發展方向。教師作為教學計劃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在逐漸灌輸教學理念的同時,更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保證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通過探究性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最終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銘軒.探究性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2013(03):22—23.
[2]裴乃娟.探究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4(20):17—18.
[3]王梅花.探究性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大觀周刊,2011(10): 241.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