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苾菁
【關鍵詞】小學數學;蘇式學堂;精致;適宜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9-0070-02
談及蘇式數學教學,在我看來,是對姑蘇數學教師群體在教學特征上的高度概括,似乎有些居高臨下的意味,并不是可以輕易表達的。但細細思考,這種凝練也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在蘇州歷史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廣大一線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追求與實踐的產物。透過他們幾經汗水和智慧打磨的課堂教學,精致、靈動、簡約、扎實等特質已然成為當下數學教學亮麗的名片,正逐漸催生蘇式教學的風格印記。
1.“序”之精致。
研究蘇式數學課堂,不離“精致”二字。蘇州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是曲折多變、移步換景之精致;蘇州刺繡千絲萬縷、飛針走線,是慢工出細活之精致。教師雖然與民間的能工巧匠工作的領域有所不同,但不難體察到在這種相同地域文化影響之下彼此行為方式的共同特征——運籌帷幄,精耕細作。其一致的前提,是對于“序”的精致建立。數學教學尤其講究“序”,“序”可以理解為順序、秩序、工序、程序。毋庸置疑,教學與做工一樣,特別講究遵循規律、循序漸進。數學教師首先倡導的是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大至合作交流、課堂展示,小至握筆書寫、尺規作圖,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有著共同的約定,這種相對統一、嚴格有序的氛圍為形成積極向上的蘇式課堂文化奠定了基礎。外部課堂秩序的建立,從表面上看是要求學生“靜下來”,其實是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當這種秩序內化為學生下意識的自我約束從而達成積極學習的心向時,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層次參與便有了可能;其次,從內部學習秩序來講,蘇式教學十分強調理清知識序、認知序、教學序三者之間的關系,立足學科本質和兒童立場的雙重視角,特別關注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數學問題以及將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習活動的聯結過程,精心安排教學環節,精巧打磨教學細節,精準琢磨教學語言,精美設計教學板書,使課堂整體清晰流暢、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第三是精簡教學程序,簡約是數學的特質,圍繞核心明晰思路,既不旁逸斜出,也不粉飾堆砌,在清簡質樸中幫助學生體會抽象、推理、模型三大核心思想背后豐富的內涵。
2.“度”之適宜。
江南水鄉的溫潤,孕育了相生相宜的文化氣象。一如蘇州的園林,既講究布局又講究配合,更講究層次,既不讓人感到突兀又不讓人感到造作,力求實現“人在畫中游”的自然意境。經典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對“度”的準確駕馭和把握。所謂“度”,我們可以理解為程度和狀態,也可以理解為事物所能達到的一種境界。蘇式數學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在收與放、深與淺、動與靜、虛與實、進與退的連續與流動中把握其分寸嗎?首先,蘇式數學課堂堅持張弛有度。在“以生為本”理念的關照之下,我們既強調課堂教學的開放又重視教師的引導,積極探索對話與生成的課堂導學藝術,以期實現師生同頻共振、教學相長。其次,蘇式數學課堂追求進退有度。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成長和進步,這種進步往往是建立在教師能確立合適的教學切入點的基礎之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以“溫婉地示弱”和“智慧地后退”來激發學生更好的學習狀態,但這絲毫不影響教師在關鍵之處敏銳捕捉、適時進攻和果斷介入。第三,蘇式數學課堂講究深淺有度。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維”是數學教學的終極追求。我們以“不應求全,但應求聯;不應求全,但應求變”的策略來辯證地看待傳統的“雙基”教學,重視深入淺出,倡導舉一反三,在聯系中促進生長,在變化中催生深刻,幫助學生優化認知結構。
3.“意”之從容。
數學課應該有數學的味道,但又不能僅僅只有數學的味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學課應該循著兒童生命成長的方向進行一種意境的營造和意義的追尋。可以說,“從容”已經植入了蘇州人的文化基因之中,也自然成為了蘇式數學教師特有的一種心境,從容的心境同樣也孕育了蘇式數學教師特有的育人情懷。“為學生的智慧生長而教”是數學課的使命,而開啟智慧的前提是教師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只有在師愛的關照下,教學的精致和靈動才有可能充分地體現,教學所營造的美的意境才能被更好地感悟,教室才有可能變成真正的“學堂”。從容的教育更體現在蘇式數學教師的智慧和堅守上,“寧樸勿華”是蘇式數學教師最大的特點。首先,教師普遍能立足于數學的特點來教數學,以落實“四基”為課程目標,關注以文化的方式親近兒童的生活,力求優化兒童的思維品質;其次,教師重視立足于扎實的訓練來教數學。知識的積累、技能與方法的形成離不開扎實的訓練,如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李新的四個“起來”——“小黑板掛起來,投影儀亮起來,教學具用起來,作業本收起來”,這個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好的方法必須是簡單實用的。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一書中這樣表述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定的進步。”也許,蘇式數學教學會讓我們向這個理想更靠近一步,我們共同期待,能在屬于自己的課堂閑庭信步,靜待花開。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敬文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