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杰
【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方法,被應用于很多學科教學之中。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我國高職教育中,語文教學主要體現為大學語文課程的教育,本文以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為例,探究研究性學習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職教育;語文教學
語文能力是學生掌握其他科學知識的基礎,因為語文課程主要培養的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并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語文課從小學開始便被作為一門主要課程,直到大學階段,依然被我國的各高校作為必修課,多以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現代漢語等課程形式出現。學習語文有很多種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研究性學習法,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方法。可以說,面對著高職院校的學生,研究性學習被應用于語文教學中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1對研究性學習的界定
研究性學習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在課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根據教師所設定的學習題目,獨立或分組研究規定的學習內容,并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學到知識的方法;第二,教師僅限定范圍,不將結論或學習內容告知學生,要求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觀察、思考,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創新思維為根本宗旨。可見,研究性學習比較適用于語文教學,因為語文教學不是理論教學,尤其在高職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實際操作能力,從而輔助學生學習其他專業知識。
2研究性學習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2.1將研究性學習運用于課本知識教學
表面上看高職教育中的語文教學,就是講授大學語文等科目的基礎知識,本文以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教材為例,首先分析研究性學習在課本知識教學中的運用。課本知識教學以“課”為單位,運用研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課本知識,并引申出相關知識點,不僅要了解課本知識的結構、寫作背景、作者生平、中心思想等,還要培養學生收集、理解、評價、運用的能力。以曹植的《洛神賦》為例,除了讓學生知道課本中的原文之外,更要運用研究性學習法,先教會學生如何查找資料,然后要求學生了解《洛神賦》背后的故事、曹植生平、時代背景、語言特色,甚至了解三國時期的歷史知識,用研究性學習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其文學修養。
2.2將研究性學習運用于課本知識之外的擴充內容
中國的文學博大而精深,即便是某一個文學時期,也不是一個單元的課本知識就能概括的,要想真正提高高職學生的語文水平,就要對課本內容進行必要的知識擴充,這一過程就可以充分發揮研究性學習的積極作用,使學生對整本書的內容有一個連貫而系統的認識。例如,《大學語文》課本中的唐詩板塊,選錄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人的詩,簡單的選錄既不能體現每一個詩人的文學造詣,也不能體現唐詩的整體情況。利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要求學生根據初唐、盛唐、晚唐三個部分,自己收集代表詩人的代表詩作,并規定著名篇目背誦,從而使學生在自己探究的過程中擴充知識,并且理清唐詩的發展脈絡。
2.3將研究性學習運用于課外語文學習
對于高職學生來講,僅僅學習《大學語文》是遠遠不能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長時間進行課外的語文學習,才能取得收獲。此外,教師還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從課本知識的限定中走出來,自己去發掘語文課程之外的知識,研究性學習運用于課外的語文學習是最合適不過的,可以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著手,提升個人能力。例如,在課本中介紹了納蘭性德的《金縷曲·贈梁汾》,在課外學生就應該通過網絡或者書籍,了解更多的有關納蘭性德的知識以及《納蘭詞》,作為課外學習部分,也可以擴展到葉赫那拉氏的歷史名人,并了解滿清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的前世今生等知識。
2.4將研究性學習運用于社會生活發現
語文知識隨處可見,對語文能力的運用更是無處不在,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高職大學生來講,在校內補充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對未來的工作有著很大幫助。因此,要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保證更好地應對生活問題,并反過來促進語文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離開老師的指導,由學生自己學習并提升能力,正符合當今社會的節奏,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
3語文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3.1注意面向全體學生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同樣,研究性學習的運用應該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前提,從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高職學生的能力本就參差不齊,更要考慮到本校學生的特點,要先提高基礎差的學生的能力,但也不能對基礎好的學生放低要求。首先,培養基礎好的學生的研究能力;其次,課堂上主要提高基礎差的學生,并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其他同學提高成績;第三,一邊指導一邊提高,實現在全體學生中運用研究性學習。
3.2以課本知識為主
《大學語文》教材是國內知名專家編寫,并通過長時間檢驗,被證明是適合高職教育學生學習的,能夠全面的涵蓋中外文學、應用文學。因此,運用研究性學習也要立足課本,不能好高騖遠,脫離課本知識教學,容易一葉障目,而影響整個教學質量。教師應時刻把握教學的方向和容量,讓學生輕松而愉快的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
4結語
語文能力是學生的基礎能力,是學好其他專業知識的基礎。高職學生知識、能力差別很大,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既要考慮全面發展,又要做到因材施教,研究性學習在這一前提下就被賦予了更多的期望。本文從對研究性學習的界定、研究性學習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語文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應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思考研究性學習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情況。
參考文獻:
[1]陳家鳳.新課標下如何進行課堂研究性學習[J].今日中國教研,2011,(06).
[2]錢雪飛.高校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實施策略探索——以《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為例[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