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澤會
【摘 ? ?要】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熟練地、有效的運用備課環節是備好課的基礎。小學《科學》課的備課環節,我小結為:1.分析教材和學生,確定學生學習內容 .備課時認真挖掘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準備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這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2.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是一節課的關鍵。3.備學法。備課時應結合學生生活、學習特點,教學生學習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4.選擇合適的教法。科學課總體來說要運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想方設法讓學生樂于去接受知識。5.備教具。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準備實驗活動的材料,還要做到精心挑選。6.備板書設計。板書的設計應該注重知識的導向作用。好的板書設計,能給學生的學習起到啟迪、引領、串講作用。
【關鍵詞】《科學》 ?備課 ?環節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54
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關系到學生能否掌握好所學的知識,如何備好一節課又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因此教師的備課是十分重要的。研讀課標、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思考反省等,是看不見的準備,這種準備是上位的,看似“無用”,卻“無所不用”;撰寫教案、設計練習、反思筆記等,是看得見的準備,瞄準“有用、實效”;就要精心備課,就要熟練地運用科學課的備課環節。我就以我們小學五年級科學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7課《改變生態瓶》為例,談談我對備課的初步感受。
一、分析教材和學生,確定學生學習內容
研讀課標、鉆研教材是備好課的基礎。課程標準是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科學課程培養目標,而制定的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內容和課程目標,對課程的實施和教學有著指導作用,所規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是每一個學生在該階段應當達到的基本要求。作為教師,必須要熟讀課程標準、研究課程標準,熟悉在各個不同階段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應要求,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有方向、有目標、有效益,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發展。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根本依據,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熟悉教材是教師把握好課堂、實現減負增效的基礎。教師只有非常清晰地知道課程標準中的“知道”、“了解”、“認識”、“學會”等詞究竟是要學生掌握到何種程度,才能根據課程標準設計教學環節。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能單純地教教材。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認真挖掘教材,多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多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這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 例如本文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觀察生態瓶里的生物,你們認為瓶內的生物生活得快樂嗎?說出你的看法,孩子們就會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生活得好,有的認為不好,我讓他們暢所欲言,那怎樣才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好呢?以此問題逐步將學生帶入本文的主題《改變生態瓶》。在上一課,學生也親自動手做了生態瓶,他們對瓶的興趣不會濃厚,本文教學的目的不單是讓學生認識生態瓶和在瓶內添加水草、魚蝦等,而是讓他們認識生態環境。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進一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影響生態瓶中動植物的生長的內在因素。從而認識我們的人類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群體。人與人之間,人與事物之間,乃至人類與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密不可分的。
二、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這一節課主要教授的內容,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主要內容。教學難點是學生對教學知識感到難于理解,掌握起來有困難的部分。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采用各種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地掌握教學知識。本文教學目標是: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到的現象的必要性。
三、備學法
教材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智力水平和學習水平是不同的,不同的學生其原有知識也是不同的,哪些知識學生原來就已知道,哪些知識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掌握,哪些內容只需教師點撥,哪些知識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重點需教師精講,哪些內容只講一遍大多數學生還是不能掌握的……這些,教師不僅要有充分的估計,更要通過與學生的眼神、言語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學生思維發生故障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教師在上課時,不能單方面考慮我該教些什么,更應考慮到學生學些什么,怎樣學。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單純傳授知識更重要,并同時要教學生對科學的態度,還要考慮到這樣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對學生的發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四、選擇合適的教法
教法選擇是備好課的關鍵。課堂時間是有限的,高效利用好課堂時間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利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課堂中去思考,去學習,去訓練。
目前,我們知道的教學方法很多,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絕不是給學生灌輸一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運用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當成一個裝知識的容器,而是應想方設法讓學生樂于去接受知識。特別是科學課,更應教會學生如何去思維,如何提出問題,分組探究,集體交流,分析歸納,知識拓展等,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來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本文時,我重在打比方、引導學生舉例子。把生態瓶里的魚比作我們教室的學生,把瓶的空間比作我們的教室。教室里學生過多過少都是不適宜的,只有適當的學生在教室里,學生才舒服,學生要有適當的活動空間,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五、備教具
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準備實驗活動的材料,還要做到精心挑選。如:我在教學本文時,便于學生直觀了解生態瓶,我親自動手做了一個生態瓶,里面的水草鮮嫩,魚蝦快樂地游來游去。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制作了與本文一樣的兩張表格,讓學生邊觀察邊討論邊填寫。我還準備了一張圖片,畫面上的人們不保護環境,弄得無家可歸。以此呼吁學生要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地球。這些都為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六、備板書設計
作為教師,對板書應有嚴格的要求,決不能亂寫亂畫,也不要什么都不寫。板書的設計應該注重知識的導向作用。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給學生的學習起到啟迪、引領、串講作用。特別是一些重難點知識,在板書的時候應工整、醒目,力求做到新穎、獨特。
總之,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我堅信:你只要在備課上下了功夫,一定會有明顯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