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琴
【摘 ? ?要】新的課程標準制定以來,學校開始著手對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標準進行重新劃分與制定。各個學科的教師也開始以此為出契機,不斷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步驟。其中物理學科以其理科性的特征給教學工作提出了一些挑戰,激勵著教師和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總結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合作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63
初中物理學科,由于其學科本身的專業性和對實驗操作的依賴性,需要教師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積極探索與發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直式教育的基礎上,物理教師往往會更加注重加強物理原理解釋、學生相互合作以及教師實驗指導三者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合作性教學對原理與實驗的促進與橋梁作用。而合作性教學指導是一種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的全新教學手段,旨在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為基本活動單位,以組內互動學習為基本形式,以小組平均成績為評定標準,共同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一般意義上的合作性教學指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和鍛煉初中生的學科合作意識、合作技能以及交流表達的能力。因此,促進初中物理的合作性教學指導,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一、教師以科學指導為教學依據
教師要進行合作性教學指導,一般需要依靠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做出科學的教學判斷。這種科學指導往往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種能體現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理念,一種要符合基本的學科教學規律。所以,初中物理教師要結合本學科的專業知識的教學特點和合作性教學指導的基本形式,以科學性指導為基本教學依據,從而促進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對物理知識的學習。
首先,物理教師應該將班級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依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物理水平的不同,保證平衡每個小組的物理實力和水平,使合作性教學向著公平化和科學性的方向拓展。一般情況下,要保證分組的科學性,物理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來實現。例如通過物理測試和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度的不同,來對學生的物理水平做出大致的評估,從而為科學性的分組合作提供了可能。物理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的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其次,物理教師科學性的合作教學指導,除了對分組的科學性指導,還需要教師將此項教學原則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從而保證物理教學的整體科學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最佳的條件。在科學分組之后,對教學內容和任務的分配,也需要教師根據課本教材內容來制定和劃分,進而讓學生們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意識到科學性的合作原則的重要意義。同時,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針對課程活動和成果,也需要物理教師從科學性角度進行客觀公正的評論,及時提出每個小組合作的優點和缺點,讓學生們能夠清醒認識到各自小組的實力,進而有針對性地做出相應的改善和提高。另外,教師需要盡量做到使人人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根據各個小組的成績,做出最公正最科學的評價,在評價中激勵學生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從而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團結。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角色
新的課程標準,很大限度上強調了對學生主體性角色的培養。學校和教師通過各種途徑,不斷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大作用。所以,針對初中物理學科的合作性教學指導,將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相互結合,可以在很大限度上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以團隊小組的形式,表現出物理學習的獨特性與創新性。
首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合作性教學,是物理教師針對初中生的學習現狀和已有的學習能力,提出的自主學習,側重培養的是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學生們在小組合作中,由于每個人水平的不同,對問題的看法有著角度的差異,這往往會造成合作的中斷或者學生自主意識的喪失。因此,物理教師要針對此類現象,幫助初中生認識到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要極大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身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當發現問題時,也要與同學合力商討出最佳的解決辦法,盡量減少一有問題就不經過思考,直接向教師求救的學習方法。
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物理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與相互之間的合作學習,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物理學科的合作性教學,要充分考慮每個參與者的角色應承擔的職責,以及參與者相互之間的角色關系,盡量減少由于角色職責不明確或者角色關系的模糊而導致合作性教學的混亂和失敗。因此,在合作性教學中,物理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討論發言的權利,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隨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深入而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在教與學的轉變中,減少對教師以及其他小組成員的依賴,極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發揮好教師的課堂指導作用
前文提到合作性教學的科學性原則和學生主體角色的重要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是從學生的立場探討合作性教學的方式。而從教學的實踐者和經驗者的角度考慮,物理教師需要發揮好自身的課堂指導作用,在教學中以一種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幫助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
首先,物理教師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在理論教學和實驗演示中以指導的教學形式,向學生們傳授基本的物理原理以及實驗的重點。一般情況下,物理教師在課堂理論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以課本教材為主要參考資料,通過課后練習和實際事例的分析,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并進一步為以后的實驗操作打下理論基礎。而在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這種指導者的角色就會更加明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要改變過去幫學生完成試驗的做法,而是以一種旁觀者的態度,鼓勵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對某些問題給予恰當的提示,從而讓學生自主完成對試驗的整個操作。
其次,物理教師要扮演好參與者的角色,在合作性教學過程中,以負責人的身份,充分參與到整個課堂的教學任務中去。教師一方面可以在參與的過程中充深入了解學生學習合作的狀態,另一方面也能夠極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加強物理課堂教學的活動氛圍。同時,物理教師還要注意處理好參與過程中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平等參與的過程中,逐步削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弱化教師的權威身份,進而使整個合作小組在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與學。
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在合作性教學的指導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明顯加強,物理實驗合作的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不斷完善課堂合作性教學,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團隊合作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