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望
【摘 ? ?要】高中物理作為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學科,其在理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那么,為了使得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而高效的方式進入到物理學習狀態之中,作為教師,我們應當采取怎樣的課堂導入方法來引導學生進入神奇的物理世界之中呢?對此,筆者結合自身的物理教學經驗,特意整合了幾種比較有效的物理課堂導入方法,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導入 ?方法 ?新穎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43
高中物理的學習一直是學生面臨的一大難題,有時候我們常常按照一個人能否學好理綜來作為其是否聰明的標準之一。高中物理作為理綜科目之一,一直被當成是這三個門類中最難的一門。那么,物理學習真的就像大家口中所說的那么難懂,那么難以理解嗎?筆者曾對這一問題做過調研,其中很多女學生說物理學習是很難的,學習文科的原因就是因為物理學不好,學不進去,無法投入其中。也有很多學生認為物理課程很有意思,通過對物理的學習,可以使自身對生活和一些問題地理解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因此,學好物理學科很重要。在調查中得知,很多女生選擇文科學習是為了逃避物理的困擾,在長期的物理學習中,自己的成績一直不理想,為了使得自身能進入相對好一些的大學,因此在當初的文理分科時才會選擇文科而放棄理科學習。其實筆者認為,大家之所以選擇放棄理科學習而選擇文科學習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物理的學習都沒有入門。其實,物理這門學科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大家如果能進入其中,發現物理學習的樂趣,那么想要學好物理并不是難如登天的事。
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以更加積極而自主的方式進入到物理學習之中呢?筆者認為這需要學生和教師雙方面的精誠合作,但是教師要付出的努力在前期階段會相對大一些。為什么這么講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課程初期,學生與教師之間也沒什么交集。學生對教師的印象只能通過教師的授課而獲得。因此,教師能否將自己的課程上好是決定教師能否贏得學生喜愛的方法之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融入到自己上課的氛圍中,教師要在自己備課、上課的準備上多下一些工夫。因此,除了講課要充分,上課態度要和藹一些等基本禮節性和內容性的東西之外,教師還需要在講課的形式上下一些工夫,花費一些精力,而這些努力主要體現在教師上課前的課堂導入方面。
一般來講,教師在上課時可以采用的課堂導入方法主要有問題設疑法、演示實驗法、懸念設計法、溫故知新法、類比分析法等方法。這幾種方法在高中物理的授課過程中都可以有相應的使用。接下來,筆者將要結合自己的具有教學經驗,談一下這幾種課堂導入方法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問題設疑法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經常使用的課堂導入方法。在上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對問題設置疑問,即以問題設置的方式進入課堂講解,這對于調動學生地參與熱情也是非常有用的。這種導入方法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進入到課程的學習中,這對于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和問題意識的養成都是大有裨益的。比如說,當教師講到勻速變速運動這一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部分向學生設疑,“什么是勻變速運動呢?在生活中同學們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現象,大家能否試舉幾個例子來證明一下呢?”這種問題設疑的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有助于學生學習目的意識的增強。
演示實驗法在教學中也有廣泛地使用。這種方法在教學中我使用得最多。我們都知道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好物理對于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來說都是有幫助的。學習物理離不開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在進行具體的課程講授之前,教師為了增強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興趣和喜愛,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部分為學生示范一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小實驗,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興趣或者是質疑,從而進入到具體的物理實驗學習中來,比如當教師講到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到其內容的神奇,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做一個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再示范一個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讓學生在這種實驗的神奇和引導中,隨著自身對實驗的興趣或者疑惑進入到具體的學習中。實驗法在教學中往往備受重視,成為教師在上課時不能小覷的一種課堂導入法。
懸念設置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留個懸念,對一個問題地講解往往是說一半,然后留下一部分讓對方自己巡線搜索。在物理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這種課堂導入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一顆好奇心的影響下進入到具體的學習和研讀中,舉個例子,當老師講到力的分解、合成等內容時,教師可以先進行一定地講述,然后拋出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去想方設法,帶著求知欲和好奇心進入到課程的學習中,探尋問題的真正答案。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鍛煉,在教學中也可以普及使用。
溫故知新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古已有之,這是在以往的教學中一直運用的一種方法。雖然比較傳統和老套一些,但也很實用,且有效。其特點是上課時教師先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上一節課所講述的內容,然后由之前的內容做引子,引導出接下來的問題地講解和回答。這對于學生記憶的加深和對知識的鞏固而言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說,上一節課教師講解了力的一些相關的知識,那么這一節課教師要講解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及其運用。那么,教師為了為今天的課程做鋪墊,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一起對上一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溫習,在一起溫習的基礎上,進而引出今天應當探討的話題。筆者認為,這種方法也是非常實用的。
類比分析法在物理教學中也常常使用,類比是指通過相似性建立不同類型的對象之間聯系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往往在進行相似性知識地串講和解讀時使用,在此筆者就不詳細闡釋了。除了以上提及的幾種方法之外,在物理的教學中關于課堂導入部分地設置,我們還可以使用史實介紹法、情景模擬法等方式展開,以引導學生進入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之中。但具體使用哪一種方法教學關鍵還是需要依據語境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使用。
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的方法比較多元化,在課堂導入部分我們可以單獨使用一種方法,也可以根據需求采用多種方法綜合使用的方法鋪展進行。在新的教學環境的要求下,教師如何更加有效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的參與度已成為教師目前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了更好地展開教學,我們要進行深入探討的內容還有很多,這條路或許漫長,或許艱難,但只要堅持,一定會成功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