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要】新課改以來,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狀況雖然有了明顯的改觀,但是,不少學校的數學課堂評價標準仍是以“教師的教”為本,關注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才藝展示,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要求,因而無法完成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課堂的要求。針對此,本文中以學定教定義進行了分析,對筆者經過長期實踐和探索,并詳細分析了如何才能做到以學定教,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效率 初中數學 以學定教
隨著教學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化的課堂教學。以學定教便是新的教學階段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模式的實施,對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對以學定教問題進行簡單分析。
一、什么是以學定教
以學定教是教師依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教學方式的一種教學理念, 這種教學理念有著深厚的教育學理論支持。 在教育學理論中, 皮亞杰和維果斯基等一些教育理論家都認為課本知識不應該是解釋世界各種現象的絕對正確的內容,而是具有參照意義的內容。此外,建構主義教育學派對此觀點進行了相應的延伸和闡述。他們認為,知識不是學生單純地從教師那里獲得來的。尤其是在現代化的教學環境中,知識應該是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并從中獲得的愉悅的學習感受和學習體驗。 而教師的教學活動也不應該是簡單地依照教學大綱的相應規定或者教師的教學思維,而應該是按照學生學習的相關要求來進行設定和安排的。這些理論觀念質疑了教學內容的絕對地位以及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對現代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應該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創造者。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應該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構建知識的指引者。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實施以學定教
1出示目標導學,自學尋求疑難
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會直接地告訴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點,然后通過例題分析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習效率不高。而以學定教所提倡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在目標的指引下自主學習,求疑問難,從而為合作探究奠定基礎。
首先,要注重通過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在問題引導下積極思考。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需引導學生了解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合并(同類項),會解“ax+bx=c”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雖然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還未建立解方程概念。為此,教學時教師應以教材中的背景資料作為導入,用幻燈片展示阿爾·花拉子米的故事,提出問題:“對消”與“還原”是什么意思”?再出示目標引導自學。
其次,要注重通過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制定出相應的學習目標,通過這些目標來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出問題,進而自主學習。如在“從分數到分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導入新課后,提出目標:(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并對教材中的例題試解。學生自主學習后以問題“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如何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如何求出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來進行檢查自主學習情況。在該過程中,教師也可在導入新課后,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完成相應問題,然后檢查。
2推進設疑自學
學生主動自主學習要比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流程設置一些既能引發學生思考,又能推動教學進程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節時,主要探討三角形全等的“邊角邊”條件及其應用。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教師提問:“當兩個三角形的6個元素中只有一組邊相等或者角相等時,那兩個三角形全等嗎?”以及“從三角形的6個元素中任意選出其中3個元素,那么有多少種選擇方法呢?”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采用一張長方形的紙任意裁剪一個三角形,將這個長方形紙重新剪一個直角三角形,通過什么辦法,能夠讓兩個三角形全等呢?通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最后,有位學生提出“利用一個直角,再量其他兩邊長度”。教師要求全班學生按照該學生的方法剪下直角三角形。全班學生通過測量、驗證、交流等,進而得出相關結論。在整個過程中,有教師提問,也有學生動手操作,得出問題答案,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3安排學生探究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會了相應的知識點以后,教師應該讓學生能夠及時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其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實踐探究。 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相應練習進行黑板演示或自主演示。 如果有學生對知識點還有一些不明白的,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之間進行一個比較活躍的合作討論,使其通過合作能解決相應問題。
4及時總結點撥
教師在學生掌握并能有效運用相應的知識點以后,要對整堂課程進行一個總結和點撥。首先, 教師要全面地復述一下知識點,并對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突出講解。 其次,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鼓勵和表揚,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時,還要針對學生自主練習和合作討論的內容進行一個有效的點撥,使學生更加理解相應內容。
5布置練習與跟蹤指導
在課堂講授內容結束以后,教師應布置相應的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 首先, 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水平制定比較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其能夠高效地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又不至于有厭學情緒。其次,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提供相應的幫助。
總之,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立足學生實際,以學定教,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才能促進學生不斷獲得進步,也唯有如此,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才能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賈玉清.淺談如何提高數學成績[J].學苑教育,2010-02-01.
[2]張奠宙.關于數學知識的教育形態[J].數學通報,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