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
【摘要】挫折教育的學生必須接受的一門課程,既然也就成為教師必須進修的一門藝術。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體育課教學中的學生個體差異和能力生成,對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挫折教育做了較有意義的探討,對體育教學實際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體育教學 挫折教育 五步
一個人長期處于順境,一直受到他人的呵護與寵愛,常會養成一些不良習慣,長期浸淫會對成長產生負效應。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環節,學校體育可以作為挫折教育的載體,人為設置困難,使參與者在克服和戰勝各種內部(生理、心理)困難和外部(環境)困難過程中,培養和鍛煉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學校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上具有先天優勢,可以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耐挫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1.體育教師轉變觀念,認知注重挫折教育的價值。
挫折教育,是一種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心理耐受能力和培養其受挫恢復力的教育。體育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提高對進行抗“挫折能力”教育意識,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教書育人,把培養健康、有用的人才作為終極目的。進行挫折教育要從童年和青少年開始:樂觀的學生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從痛苦中解脫,重新振奮——受挫恢復能力強,體育教師應認真研究培養學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挫折教育”,簡言之是使學生不僅能從別人或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快樂,而且能從內心深處激發出不甘人后、永不言敗和自找快樂的本能,在任何困難和挫折面前心態平和,處之泰然,永遠樂觀。挫折未必總是負面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度。對學生而言,同樣的挫折可使他們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心理障礙,也可磨練他們的意志,奮發有為。在鼓勵他們親身經歷挫折的同時,教師應適時對他們的良好行為進行肯定性評價,捕捉閃光點,贊揚點滴成功,培養自信心,幫助提高抗挫折能力。
2.正視個體差異,依據不同情形培養抗挫折能力。
課堂是培養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時機和場所,但應加強針對性。把握不同學生的性格類型。課堂上,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不同的性格,并做準確的分類。外向型的學生,對其可單刀直入,直言不諱進行說服,可提出較高的要求,以更高的目標創設困難和挫折情景,以矯正他們的相關缺失。內向型的學生,則應采取婉轉的宜旁敲側擊,逐漸滲透并至感化;抑郁型的學生,應采取導引法,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給予更多的機會參加合作類項目,讓他們在合作中打開心窗,迎接和煦明媚的陽光。
3.善于創設良好挫折情景,真正觸動學生靈魂。
學生自身素質、知識層次、社會閱歷、及家庭情況和性格的差異,學生對挫折的耐受力差異很大,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耐受力,在創設挫折情境中特別注意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具體可以采用一套三步教學法,展開抗挫折教育。
3.1.尊重差異,保持激情。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和性格差異,設置多個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讓學生選擇適宜自的高度參與。這種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做法,可以很好地激發熱情,保持積極性。
3.2.穩定情緒,提升興趣。讓跳過低高度者自由選擇高一些的高度,在幫助克服畏難情緒的前提下漸次達到教學要求,是進行抗挫折能力教育所必須的。其間,提升高度就是教師人為設置的一些困難,給予學生時克服困難、尋找勇氣、戰勝挫折的機會和在漸次提升的要求中享受愉悅,完善人格,從而培養抗挫折能力。
3.3.閃耀自我,享受成功。學生自由地選擇能發揮自己能力的高度進行練習,就可盡情地展示個性,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讓學生在生理、心理和合作上形成正確的三維健康觀。
3.4.形式多樣,講求效果。當然,在進行創設挫折情景時,不能過急,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層層遞進,逐步提高,讓學生自己選擇內容去嘗試。當他們遇到挫折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使他們在失敗中堅定信念,在成功中尋找喜悅。養成遇到困難、挫折時永不言敗的優良品質。在具體的教學中創設挫折情境,可以從“環境磨性法”“比賽勝負法”“‘偏心考試法”“‘下崗模擬法”“困難設置法”和“批評教育法”等多角度和方式切入,以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提升,達到最好的“挫折教育”效果。
4.以民主、平等、合作為原則,構建體育課堂。
互動的行為的豐富性,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行為和學生與學生的行為的互動和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樹立教師的威信,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作用,有肋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競爭與合作的生生關系為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團隊精神和社交能力提供條件和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如定期舉行集體項目的比賽和游戲,讓接力游戲、拔河比賽、各類球賽不時驚喜上演,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相互合作,廣交朋友,特別是與體育教師交朋友,體育教師一般都性格開朗,舉止大方,為大多數學生所喜歡,學生大都愿意與體育教師交朋友,體育教師更要和學生進行朋友式接觸,同他們一同游戲活動、一比賽,一同享受成功,一同品嚼失敗,師生結伴,一同成長,共同體驗和享受體育,并進一步培養學生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達到強化抗“挫折”信心的目的。
5.以榜樣示范的力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
標桿可以勵志,榜樣的力量可至于無窮,學生往往把某些具體人的形象作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體榜樣形象的感染下,學生能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起內在的上進熱情,進而轉化為“自我發展運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通過遠到體育明星、優秀運動員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跡,近到同學中的成功典范的宣傳和塑造,讓學生受到感召,得到鼓舞下,迸發克服困難的豪氣,最終達到目標。除此之外,還應該和家長多溝通,以取得支持,讓他們在生活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和教師齊心攜手,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挫折”教育更是教育藝術中的藝術,要講究適當,要拿捏火候,需要智慧,需要膽識。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適時適宜的使用,既是一種責任感,更是一種使命感!
【參考文獻】
[1]王建聰. 淺談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教育藝術。2012.3;
[2]許名奇.論挫折教育.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