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英
【摘 要】“聽、說、讀、寫”的訓練不僅僅適用于語文教學,同樣適用于數學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聽”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說”體現在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讀”體現在學生的審題上;而“寫”則體現在學生做題的規范性和步驟性上。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從以上四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能力訓練 興趣 氛圍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53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初步掌握學習的過程中,其各種能力都需要得到很好的培養和訓練,并且各種能力之間都是相互作用,協調統一的。在數學教學中,學生智力的培養不單單依靠學生的大腦發育和開發,還需要依靠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來進行協助,如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當然,與語文教學相比較,數學中“聽、說、讀、寫”的訓練是與數學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那么,數學教師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結合在一起,促進教學的發展呢?
一、“聽”:培養學生學會聽課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不論是傳統的教學,還是新課改之后的教學,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積極、科學的引導。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質量就成為影響教學的一大因素。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是比較短的,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能夠用生動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對知識進行講解,還需要教師能夠成功把握良好的教學時機,在學生學習情緒高漲的時候開展重要知識點的學習,所以,學生的“聽”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學生能夠在關鍵性的時候緊跟住教師的步伐,那么,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高效地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那么,數學教師如何提高學生聽課水平呢?教師首先需要完善授課模式,多采取談話法的教學方法,以帶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贏得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需要認真備課,將課本知識融會貫通,再用生動的語言、形象來舉例展示出來。最后,教師需要密切關注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對那些走神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進行及時的提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的課堂聽課質量,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說”:調動課堂參與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小學生受年齡和心智的影響,在他們心中,教師都像父母一樣,因此,不敢或是很積極的表現自己,尤其是內向的孩子,受人際交往的限制,對教師更是抱有一種敬畏的想法,不敢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言,甚至是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存在此類問題的學生很少在課堂上表達自己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看法,很少將學習問題暴露在教師和學生的面前,因此,他們的問題就被掩蓋起來,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所以,數學教師在授課中要提倡學生大聲的講,培養學生敢說的精神。“說”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與其他學生或是教師討論的問題上,能夠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而展開。另一方面,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的想法或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展現出來,而數學教師則能依據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為將來的輔導奠定基礎。此外,學生積極踴躍的回答問題,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每一位同學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顧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還需要采取一定的形式,鼓勵學生或是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交流中,在交流中獲得信息,從而為教學提供依據。事實上,排除部分不喜歡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還是比較活躍,很樂意或是控制不住的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有些時候,在小學課堂上,教師也會因為學生亂發言,而導致教學秩序的混亂,針對此種現象,數學教師更加應該進行引導,讓學生的“說”能夠和教學緊密結合,從而為教學注入活力,而非“混亂”。故此,學生的“說”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
三、“讀”:培養學生養成細心的習慣,把好審題一關
在低年級,學生受生字數量的影響,可能在做習題的時候部分字不認識,因此,其理解就會受到限制,對于這個問題,數學教師應該引起重視。事實上,教學生學習生字不單單是語文教師的任務,數學教師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需要幫助學生注音,讓學生能夠記住讀音。事實上,在數學題中,尤其是低年級題目中,出現生字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生字詞的出現頻率是比較集中的,所以,數學教師應該進行總結和整理,幫助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生字詞,這對學生習題的解答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出題人在出題的時候都會暗藏“陷阱”,因此,學生的審題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學生對題的正確理解是學生做對題目的前提和基礎,而正確率也是體現學生答題能力的重要表現,所以,學生的審題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題干的講解和訓練。一方面,數學教師需要利用題干來幫助學生掌握此類習題的解答方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根據已有的習題,進行變式訓練,幫助學生真正的掌握此類型的題目。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審題正確的前提下給出正確的答案。故此,“讀”在數學習題的解答中顯得尤為重要。
四、“寫”:提高學生答題的規范性和步驟性
小學生剛開始接觸數學題的時候,對于各種類型題的不同答題步驟和規范都需要學習,即學生對于習題的“寫”需要學習。很多學生在初步做應用題的時候,根據題干的條件能夠口算出答案,但是,他就是不會寫步驟,不知道如何將自己得出的答案按照應用題的答題形式,寫在試卷上。事實上,不單單是應用題,很多題型,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的時候都不知道怎樣去寫,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答題中步驟的指導。那么,數學教師應該怎樣培養起學生的規范性和步驟性呢?首先,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教師不單需要傳授方法和理論,還需要對答題的步驟和解答的過程進行詳細的指導和說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掌握答題方法。此外,對于答題步驟和答題的規范性,教師也需要進行單獨的強調,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最后,在平日的習題訓練和考試中,教師要設置規范性答題的分值,用分值去幫助學生認識到其重要性。當然,在日常的指導學習中,對于學生出現的關于規范性答題的問題,教師需要及時的進行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解決此類問題,不能拖延。
學生課堂聽課的效率、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正確把握、學生對題干的理解能力和學生的答題規范性,都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教師教學水平不可忽視的四大因素。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強細節,從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方法與數學學科緊密結合的能力訓練中,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答題能力,實現學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韓龍淑.數學啟發式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阮國鋒.數學教學與“聽說讀寫”[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7(01).
[3]董裕華.重視聽說讀寫,培養學習能力[J].數學教學研究.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