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永勇
【摘 要】由于數學的學科性質,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枯燥、乏味,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在此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 新課改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16
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抽象能力等其他能力的理性學科,培養好正確的思維能力將會讓學生受益終生。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重在學習數學的基本知識,培養簡單的思維能力。但是由于數學知識較松散,許多初中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致使學習效果不理想,使得教學達不到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教學理論,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和思維能力。
一、注重師生交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前提,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育更加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主導整個學習過程,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較大,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有不利影響,從而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平等和諧的關系中學習。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了解學生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多與學生交流,通過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對于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方案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多與學生交流,還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種想象:學生因為喜歡教師而喜歡教師上的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能夠把學生對教師的喜愛轉移到教師所教的課程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初中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還不完善,在心理上還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平時對鼓勵學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能夠認真投入到學習中,學生會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增強語言表達藝術,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與學生之間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是語言,不管是情感交流還是教學,語言是最直接的媒介,增強教師講課、說話的幽默性,加強語言表達的藝術性,能夠提高教師的個人魅力,加強學生對教師和所教課程的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加強生生合作,提高學習積極性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理念,不僅要求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要重視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交流合作的形式來加強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數學學習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遇到難題時,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容易激發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更容易幫助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習題課上,學生遇到不會做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分組交流,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讓他們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討論完畢后,讓各個小組分別說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教師給予點評。通過這樣的交流合作,能夠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生與學生交流時,思維會產生相互碰撞,不同的學生之間的思維具有差異性,而交流的過程也是不同思維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我們發現,通過交流合作,同一個問題學生們能夠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開放性思維,還能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時的喜悅之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讓數學貼近生活
調查發現,有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認為學數學沒用,自己將來除了算個數之外,用不到數學,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讓數學生活化,改變學生認為學習數學無用的觀點,讓數學貼近生活。
(一)數學知識講解的生活化
要讓數學學習貼近生活,要從數學基本知識講解開始,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做到貼近生活,這樣,不僅能夠易于學生理解還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其實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比如,在講解平行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觀察他們的特征。如,供火車行駛的鐵軌、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欄、橫格紙中的線等等,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學生會很容易找出他們之間的特點,理解平行的概念,同時,舉生活中的實例,能夠拉近數學與生活之間距離,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練習的生活化
數學學習的關鍵在于多練習,通過練習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練習時教師要注意練習題的質量,盡量選取那些貼近生活的例題,生活化的例題更容易激發學生做題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做題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改變以往學生對數學的錯誤理解,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積極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數學興趣的培養,在于讓學生發現數學的奧秘,體驗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心情,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思考,通過積極思考發現數學學習中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他們思考的動力。比如,在講解數學基本原理時,可以為學生介紹原理產生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的了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帶著好奇心繼續認真聽下去,這時,教師在引入具體原理的產生過程,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奧妙,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
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做好教學反思,積極思考教師在教學中的表現,分析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力求使教學達到最好效果,讓學生切實得到鍛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