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鑫?陳濤
摘 要:本文通過梳理學習動機的含義及構成要素,分析青少年的學習心理及學習動力,意在具體闡明強化動機理論、需要層次理論、成敗歸因理論、自我效能理論對青少年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理論;青少年教育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及構成要素
1.學習動機的含義
“學習動機”指的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促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進行的一種內部啟動機制。它與學習活動可以相互激發、相互加強。學習動機一旦形成,就會自始至終,貫穿于某一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學習動機通常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具體地講,內部學習動機指的是個體由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學習動機;外部學習動機指由學習活動之外的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學習動機。
2.學習動機的構成要素
學習動機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兩者相互作用形成學習的動機系統?!皩W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皩W習期待”是學習目標在個體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學習需要是個體從事學習活動的根本動力,它在學習動機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學習期待指向學習需要的滿足,促使個體去達到學習目標,是學習動機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青少年的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
1.青少年學習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指在所有不同方面有差異的和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既是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一個方面,又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良好心理素質是學生發展過程的保障條件。
關于學習心理素質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概念,但從學者們的研究中可以概括出它是以先天生理條件為基礎,經過后天的訓練和培養所獲得的有利于完成學習任務的穩定的心理品質的總和。它具有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潛隱性、形成之后的穩定性、客觀環境不同所體現的差異性以及統一于同一個體的整體性特征。從中可知,學習心理素質是可以通過訓練進而發展的。
2.青少年學習動機的主要成分
從學習動機上看,青少年階段的學習動機包括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學習動機包括認識因素動機、興趣因素動機、成功因素動機以及避免失敗因素動機四個層次。外部學習動機包括當前誘因動機、近期誘因動機以及未來誘因動機三個層次。
三、學習動機理論對青少年教育的啟示
教師并非只是充當灌輸學生知識的角色,還應當因材施教地啟發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行為,讓處于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自身的潛能,強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筆者分別從學習動機的幾種代表性理論論述學習動機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運用。
首先,強化動機理論對青少年教育的啟示。在青少年階段,如果學生獲得精神或者外在的獎勵和鼓舞,那么不管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追求知識的學習動機,還是獲得贊揚的學習動機,甚至是以升學為目的學習動機,都能夠強化學生做出積極的學習行為。其中,如果將強化動機理論運用于力求獲得贊揚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效果更為顯現。
其次,需要層次理論對青少年教育的啟示。青少年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欲望的逐步增強,多樣化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需要層次理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挖掘自身潛藏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自覺學習的積極行為,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再次,成敗歸因理論對青少年教育的啟示。不同的歸因會對學習者以后的學習有所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做到:第一,從客觀實際出發,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和歸因,從而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第二,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歸因,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學生積極的學習行為,避免將失敗歸因的能力所帶來的消極后果;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正確的歸因。
最后,自我效能感理論對青少年教育的啟示。效能感的培養是激發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關鍵。培養自我效能感的主要途徑有:其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予以贊揚和鼓勵,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其二,在班級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成績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進而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其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策略,使之成為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有效工具。
參考文獻: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論評述[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0(01).
[2]方 平,張詠梅,郭春彥.成就目標理論的研究進展[J].心理學動態,1999(01).
(作者單位:重慶市云陽江口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