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情境教學是堅持以實現教學目標為主,在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并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提出創設教學情境是更便于學生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語文課上創設教學情境的一些方法。
一、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多媒體以它豐富的表現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技術使我們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活潑,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利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提出的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并強調要創設情境使學習者進入情境,認為創設情境是學習者實現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而多媒體技術正是創設情境尤其是真實情境的最有效工具。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使用,大量的多媒體進入了課堂,成為了新的教學資源。由于多媒體課件具信息容量大,表現形式靈活,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環境和認知方式,也產生了一種新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二、音樂創設。音樂是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象的一門藝術,音樂作品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景,創造氣氛。《樂記》指出:“治世之音安而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而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可見人們創作音樂表達情感與社會背景有密切聯系。音樂與語文有相通之處,都是反映社會生活,表情達意。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是創設語文教學情景,渲染氣氛的一種重要手段。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巧妙融合,教學中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學習《琵琶行》之前,老師可以先創設情境:先播放憂傷哀怨的琵琶獨奏曲,用多媒體推出藍天、明月、江水、孤船、秋風蕭瑟、楓葉凋落的畫面。詩中描寫音樂的詩句令人拍案叫絕,可推為古典詩歌中音樂描寫之絕唱。
三、以畫開講。繪畫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一個奇妙的世界里,誘發學生們的好奇心,點燃他們求知情感的火花。比如《裝在套子里的人》,在學習此文時,老師把課本上的別里科夫肖像圖放大掛在黑板上,讓學生仔細看、用心看,然后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們在看后,紛紛演出自己眼中的套中人,然后,教師再啟發學生翻開課本,看看作者契訶夫是怎樣介紹他的,找出自己與契訶夫的異同之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看、說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同時也認清自己的不足與優點。這樣學生一直處在圖畫所創設的情境中,忘不了自己的學習目標。
四、電影創設。電影教學法的優勢在于內容生動,易接受,易理解。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學科涉及的教學內容有許多是古今中外的大家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這種文學樣式。而這些膾炙人口的小說作品又被改編成了眾多的影視作品,所以教師在教師在教授小說單元時,可引入電影這一手段,幫助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更好地領會作品的深意。比如魯迅先生的《祝福》,老師可以這樣設計:在學習課文之后給學生播放電影《祝福》,讓學生對文章主題及祥林嫂這個人物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同時布置學生:找找影片與作品中有沒有不同之處?這樣的改動究竟好不好?這個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在看完后,積極投入到討論中,都形成各自不同的觀點。
人的情感體驗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教師善于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情境教學能夠能夠很好地模擬回溯知識產生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發展思維和想象能力。總之,采用多種手段創設語文情境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和想象,促使智力和語文能力的發展。這是一種積極自主的學習。同時,教師創設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學生收到情感的震動,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受到了熏陶,達到一種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因此,情境教學可以獲得比傳統教學明顯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