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
新課標倡導教師對教學要發展性評價,為了落實新課標的精神,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都十分關注教與學的過程評價。作業,是了解教學質量和了解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作業的評價的探索。有效的作業評價,可以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師生互動,評價課堂上的作業
課堂上的作業,能及時反饋教學質量,能及時讓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情況。對課堂上的作業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可以調動學生主動解決問題、主動探討解題方法的積極性。
1.教師直接評價。教師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和學習的興趣,對學生有獨特解法的地方,教師應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如,“你的方法真是太妙了”,“你的思維真靈活”,等等。對于學生不足的地方,則用發展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如,“我相信你再想一會,定會想出正確答案”,“失敗乃成功之母,下一題你一定能做對”,等等。
2.學生自評,再同桌互評。一些比較基礎的課堂上的練習,可以放手讓學生先自我評價,再同桌互評。這樣,通過內省與反思,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內動力,養成學生練習后能自我反思的好習慣。同桌互評,有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使學生悟出真理。
3.小組互相評價。對于課堂上的一些拓展性的練習,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后,再小組討論,互相評價學習結果,最后再由教師進一步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和諧團結的學習氛圍。在相互交流中,以優生帶后進生,達到互相促進、互相激勵的目的。
二、巧用評語,評價課后作業
在課后作業的批改中,如果只是簡單地打“√”“×”,然后評上一個等級分,這只能表示解題的正確錯誤而已,而學生的解題思路、方法能力及學習習慣、品質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是不能反映出來的。這樣,就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不利于啟發學生開動腦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因此,在作業批改中,應加入適度的人文性評語。作業中的評語,應該要反映學生解題的正誤,還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法指導,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要開發學生的潛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1.誘導學生思考,自我改錯。當學生在作業中,出現審題、計算、分析、判斷等方面錯誤時,教師可以在錯誤的地方作個記號,寫上“能再想一想嗎”“想清楚了嗎”或“請仔細再想一想”等評語,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改正。這樣,就會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也不會打擊學生的信心;同時,還能引起學生對錯誤的重視,明確錯誤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
2.肯定學生的獨特見解,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作業中的巧解、靈活解答、一題多解,可以在下面寫下“這種解法真妙”“你的方法真多”等評語,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大膽探索。
3.關注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頑皮、最活潑好動的階段,在解題時,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會出現抄寫錯誤,有時上行抄了下行,就引起題目全錯。如果教師簡單地圈畫,打“×”,或用上“你真粗心”這些詞語,就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后做作業會更加不認真。為此,教師在批改時要注意方法,對癥下藥。例如,有的學生思維敏捷,喜歡鉆研思考題,但是作業急功求成,字體馬虎,導致作業正確率下降。一次作業中,教師發現這個學生是班內唯一做對思考題的學生。于是教師寫道:“你是我們班解答難題的高手,如果你的字體也像你解題時那樣,超越其他同學寫得更好,那樣豈不更好?”果然,這位學生的字體慢慢地變好了,作業的質量自然就提高了。對于一些智力因素相對較弱而非智力因素較好的學生,可以寫一些鼓勵性的話語,消除學生的自卑感,激發學生的斗志,樹立學生的信心,使他們進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
三、發揮漂亮印章的作用,評價作業的整體效果
除了用評語激勵學生,提高作業的質量外,還可以運用不同的印章,評價不同作業的整體效果:作業全部正確而且書寫端正整齊清潔的,蓋個“好”圖章;字體端正、整齊清潔,答案正確率在95%以上或作業有進步的,則蓋個“★”圖章。并且在期中、期末分別進行一次作業評比活動,獎勵獎章最多的前5名。通過這樣的評價,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又讓學生養成認真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不能只滿足傳統的批改方式,應融入新的理念,嘗試新的方法,注重發展性的評價,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