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剛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學生開始能夠自主接受感興趣的知識,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任課教師應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在新的起點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獲得學習樂趣。創新教學對于初中語文來說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初中語文教學創新的若干方法。
關鍵詞:課內活動;教學方式;學習小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語文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學校要求學生具有更高的創新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已不適合新的教學環境,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不能只是教師滿堂灌,而是需要教師進行方法與內容的創新,幫助學生在靈活的課堂中提高語文素養。以下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初中語文教學創新的一些方法。
一、從課內活動入手創新教學方式
對于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應摒棄填鴨式教學的“一言堂”。營造輕松歡快的教學氛圍,利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創新語文教學。
1.利用開頭激趣法提高學生興趣
傳統課堂開始就講課文,由課文直接進入教學,由于枯燥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因此必須創新教學開頭,利用開頭激趣法提高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課文情景,理解課文內容。一般來說,教師可以使用故事吸引法、引用評價法等許多非常規課堂開頭方法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對課文產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
2.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方法創新
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可以適當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利用音頻、圖像、視頻等多種方式帶給學生立體感受,使學生受到語文獨特魅力的感染。通過課文情景的重現,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例如在講解蘇教版七年級上的《皇帝的新裝》(安徒生)時,可以向學生播放有關視頻,幫助學生再現課文情景,加深學習印象。
3.鼓勵學生對教材觀點提出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不要僵化教學模式,應設置開放式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對有疑問的內容及時提出質疑,不遺留到課外,當堂進行提問與解答,對于有獨特見解的學生應提出表揚。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質疑進行講解,在講解中拓展學生相關知識,在幫助其解決問題的同時開闊視野。
4.課堂設置課文改寫
創新教學方式,不一定是推翻原有內容。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改寫,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鞏固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課文講授完成后給學生布置改寫任務。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紀念白求恩》(毛澤東)這一課后,讓學生以白求恩的第一視角改寫課文,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思維描寫白求恩在工作中的奉獻。通過課文改寫,能夠產生特殊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素養。
二、課內外結合創新教學方式
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布置預習工作,學生除了預習內容以外一問三不知,預習沒有產生作用,課內外結合流于形式。在創新語文教學中,應重視語文課堂與課外的結合,重視學生課前預習工作,在預習范圍上應有所創新,拋棄傳統教學方式,向學生布置除了教材之外的預習工作。例如在進行《冰心詩三首(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青年人)》一課的教學前,應向學生布置課文閱讀、課文自主理解等預習工作,除此之外,應創新性地布置脫離教材的預習工作,比如,交代學生查閱有關冰心的其他詩集與生平資料。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預習將學生掌握的冰心生平與其他詩集與課文相聯系,引導學生知人知事,體會《冰心詩三首》中蘊含的意境。這樣一來,有了之前對冰心的預習工作,學習與理解課文便成為易事。
三、課外劃分學習小組進行語文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劃分興趣小組可以打破單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外教學中,仍可以以興趣小組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維系點,加強師生溝通。通過課外學習小組的建立,學生能夠對教師與學習活動產生親切感,在群體活動中逐漸提高參與熱情,在集體氛圍中掌握知識。通過學習小組的設置,可以起到優幫劣、好學生帶差學生的作用,在集體活動中信息資源共享,鞏固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學習小組,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培養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教師在學習小組中應擔任中心作用。例如在學習《背影》(朱自清)這篇課文時,可以要求學生課下組內討論課文,或進行朗誦。通過活躍多彩的小組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總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創新方式,旨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從課堂內、課內外結合、課外教學等三個方面對語文創新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在平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及時詢問。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形成對課文深入的理解認識。創新方法能夠創新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陳阿雅.初中語文教學創新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1(18):2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