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彤
摘 要: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中國正步入建設的關鍵時期,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變得非常緊迫。通過閱讀文化來引導廣大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倡導和鼓勵一種閱讀文化,使“悅讀”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圖書館人需要深思的問題。該文研究了大學生的閱讀現狀,分析了高校圖書館構建閱讀文化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圖書館 閱讀現狀 閱讀文化 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184-02
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中國正步入政治、經濟、文化、等建設的關鍵時期,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也變得非常緊迫,對高校大學生的培養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閱讀文化來引導廣大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在如今大量視覺媒體急速擴張的條件下,中華民族古老的閱讀文化正在被沖擊、被擠壓。高校圖書館是傳播知識的殿堂,是廣大師生閱讀學習的圣地,豐富的館藏資源使其成為推廣閱讀文化的重要陣地。倡導和鼓勵一種閱讀文化,有節制地控制視覺媒體對公眾閑暇時間的侵占和剝奪,如何使“悅讀”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圖書館人需要深思的問題。
1 當代大學生閱讀現狀分析
1.1 新興的閱讀方式使得紙質閱讀量下降
當下信息技術廣泛影響人們生活,各種電子產品的興起使得紙質閱讀方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大學生們更習慣通過電子產品或者借助傳媒獲取信息。
1.2 網絡閱讀使“淺閱讀”在大學生中盛行
網絡的發展使現代人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姿,電影、電視、游戲、KTV等占據了人們生活的一大部分,這對單純的文字讀物掀起了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大學生閱讀思路從原來的鉆研、創新思維,發展為沉迷于網絡和娛樂休閑,他們傾向于武俠、言情、漫畫等膚淺的文字,令其思維和修養變得越來越簡單、貧乏。“深”的讀物讀起來確實吃力且乏,而讀“淺”的文字則輕松、有趣,閱讀的調劑、消遣功能被放大。大學精神的主旨就是提高學生的思考、思維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但 “淺閱讀”則會導致大學生不再愿意費力去思考,視野逐漸狹窄,對其自身和國家都是百害無一利。
1.3 就業壓力增大,使大學生閱讀的功利性趨強
讀書可修心,不僅是實現理想的動力,更是攀爬理想的階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傳統的閱讀和科舉制度給處于社會下層的“寒士們”機會和希望,當今社會就業競爭大,大學生閱讀的方向完全取決于用人單位的需求,英語、計算機、財會、公務員、考研類書籍炙手可熱。社會就業力不足、畢業生壓力大是這種病態功利性讀書的主要原因。
1.4 重科技輕人文的不良風氣,使大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降
閱讀能力強的人攜帶著更多的文化信息,更關心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命運,在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方面更具人文情懷。如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國力的增強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過度耗費資源也導致環境惡劣。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科技、重理工科,輕人文的發展趨勢,使得大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日益退化,這必然導致人文素質的下降,使得他們有知識缺文化、有學問缺素質。
1.5 享樂主義盛行,使閱讀朝著娛樂性閱讀發展
隨著商品經濟的泛濫,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病態的欲望”,錯誤的認為只有豐富的物質和享樂的人生才是人生的價值。人們開始疲于思考,刻意躲避努力卻又希望有創造奇跡的回報。很多大學生開始傾向娛樂性閱讀使得思辨能力退化,修身養性和經國治世的情懷和抱負也逐漸淡忘。
2 高校圖書館構建閱讀文化的方法與策略
2.1 營造舒心的閱讀環境氛圍
高校圖書館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在設計規劃之前應進行問卷調查、專家會談等形式,為了更好地服務讀者還要充分考慮讀者的閱讀習慣等因素尋求最佳設計,追求實用效果和藝術效果的統一,靈活劃分功能區,實現藏、閱、借一體化。
2.2 指導學生閱讀古代經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它激勵著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為民族的繁榮昌盛而不懈奮斗。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都是中國人民為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人民富樂的巨大精神支柱。要用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來鼓舞學生,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操,使他們勇于肩負自己的使命,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3 培養勇擔社會責任的優秀品質
現代社會,自私小人橫行,中國傳統文化在注重人的社會價值的同時強調“大公無私”“先公后私”,“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使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種強調集體、國家、民族利益優先,以人格為重、以公利為先的道德人格觀,對于大學生樹立無私奉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共產主義道德精神大有裨益。
2.4 提高大學生閱讀修養
圖書館可開設有關閱讀修養的課程,指導大學生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閱讀,不斷提高閱讀者的習慣、觀念、方法、質量及效率等,以培養、挖掘、提高和發展其閱讀能力。
2.5 推行“口袋圖書館”理念,開展移動閱讀新模式
當今社會,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迅速普及,移動閱讀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須。圖書館應大力推行“口袋圖書館”理念,開展移動閱讀服務,利用能夠提供網絡服務的手機、掌上電腦等便攜式通信終端將數據庫信息和閱讀服務推進到讀者觸手可及的地方,使碎片化的時間得以充分利用。圖書館提供電子書閱讀服務、數據庫檢索、咨詢服務、圖書館書目查詢等諸多內容的移動閱讀服務。圖書館的讀者除了可利用手機獲取移動數據庫的資源外,還可利用手機閱讀各類電子書,方便便捷。
2.6 積極利用社交工具宣傳閱讀活動
在信息無處不在的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社交工具推廣圖書館和閱讀文化,既能吸引更多的讀者,加強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又能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閱讀要求。
2.7 組織讀書節活動
校園讀書節活動是閱讀文化的傳播平臺,徐州醫學院每年都以不同主題組織多樣性讀書節活動,如:書簽制作及書法作品展示、讀書漂流活動、演講比賽等。既能督促學生多讀書,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又為閱讀推介提供了交流平臺和媒介,更好地營造了閱讀文化氛圍,促進了閱讀文化傳播。
讀書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是讀書征文比賽,讀者的參與和互動,是讀書節“好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理念的最好體現,為喜歡讀書的同學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通過征文比賽分享好書“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以書交友,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
高校圖書館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濃厚的學習氛圍,是校園閱讀文化建設的最佳場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這是也是“世界讀書日”一直以來遵循的準則。在全球倡導閱讀文化的大環境下,在國家加大對高校圖書館投入的有利良機下,高校圖書館應把握時機,積極加強高校閱讀文化建設,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閱讀風氣,打造全新的圖書館形象。
參考文獻
[1] 張蝗霞.淺談大學圖書館的閱讀教育[J].昆明大學學報,2004(2):85-87.
[2] 朱毅峰.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探析[J].浙師范大學學報,2007(3):119-121.
[3] 丁傳奉.圖書館與校園文化[J].圖書館論壇,2001(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