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與不斷深入,體育基礎教育改革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大中小學校開展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旨在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是,目前各中小學校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就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簡稱體育課)教學的困惑以及應對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體育課的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體育課;教學困惑;教學策略
目前,我國的體育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與學生都有一定的要求。新課標更加注重尊重體育教師和學生,尊重他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的選擇性,并且注重體育教學的評價多樣性,要求課程安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希望能夠通過體育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以及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中學體育課教學的困惑
目前,我國中學體育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方面的問題
現在我國絕大多數中學生,尤其是走讀生,缺乏體育鍛煉。盡管學校也安排了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等時段組織學生鍛煉身體,但這些短時間的運動并沒有對學生起到很大作用。很多學生認為體育只是簡單的身體活動或者是純粹的一種競技運動。因此,對于學習任務繁重的他們來說,體育課上不上或者上好上壞都無所謂。所以大部分學生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差,而且對體育課上較高強度的運動比較排斥。
2.學校方面的問題
盡管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推進了好多年,但目前我國的各地中小學校不同程度地仍都在片面追求高升學率,甚至把分數高低、升入高一級重點高中的人數多少,作為衡量學校質量高低、學生表現好壞的唯一指標。這樣勢必造成學校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進而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還有,很多學校存在這樣一個問題,語文、數學、英語等重要課程的老師經常會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占體育課,給學生補習相關課程,體育教師或者本不樂意但礙于情面,或者本身就有“別人占去,我正好輕松”的心理,這樣就把本該讓學生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的課堂人為地給了文化課,最終導致體育課程因為被占而課時不足的狀況。
3.教師自身的問題
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潮下,學校體育教學得不到重視,體育教師也被視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粗人,在人格與地位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有的體育教師因此自暴自棄,上課不認真,要么采取放羊式的教學,課上先讓學生跑跑步,然后解散讓學生自由活動就可以了;要么使用呆板單一的教學方式上課,對學生與課堂敷衍了事,教學過程草草略過。整節課教條、死板、毫無生氣,學生對體育活動沒有興趣,更不想參加所謂的體育競技,以致教師與學生都不能在課堂上獲得樂趣。長此以往,走入誤區甚至形成惡性循環。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為基本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體育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過程,是師生的身體和思維緊密結合的特殊活動課程。在體育教學中,除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體育知識技能外,還要教給學生鍛煉身體的各種能力以及積極適應社會需求的娛樂活動能力。但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我國中學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從教經驗,就上述問題的應對策略淺談以下幾個方面。
二、中學體育課教學策略
1.學生層面
(1)走出思想誤區,端正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與否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利用一切有利時機,從國家發展的宏觀層面和個人發展的微觀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國家經濟發展與體育事業的發展是相關的,體育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體育不僅僅只是一門枯燥的專業學科,它還是一種發展潛力大的邊緣科學。如果我們每個人在人生最黃金的中學時期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課程學習,加強自身的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會為一生的幸福奠基。促進中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和了解,幫助學生走出思想誤區,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其主動學習的興趣。
(2)處理好文化課學習與體育鍛煉的關系,增強主動鍛煉的意識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耐心講解體育鍛煉與文化課學習的關系,使學生明白增強體質對促進文化課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生上好體育課的自覺性。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懂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良好的體質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條件,尤其是在學習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沒有健康的身體是不能適應壓力重大的學習生活的,而良好的體質對提高學習質量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良好的體質不僅來自于先天的遺傳因素,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后天的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既能鍛煉身體,也能緩解壓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
2.學校層面
(1)重視體育教學,加大投入力度,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學校應根據我國教育部門對體育基礎教程改革的精神,按照《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兩操一課以及“陽光體育一小時”的相關要求,力求學校體育場地(館)達標,體育設施完備,體育器材充足,管理制度健全,確保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有序開展。學校領導在抓全盤的同時能特別關注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的質量,支持業余體育訓練工作的開展,給予體育老師應有的尊重,提供必要的業務進修和專業培訓機會。總之,希望能從學校領導重視開始,自上而下形成體育教學工作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2)依靠制度管理,規范教學行為,避免教師隨意占據體育課時
學校片面追求高升學率,以分數高低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指標,是導致文化課教師頻頻占據體育教學時間進行其他課程教學,影響學校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的主要因素。所以,學校教務處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通過查課等多種手段保證體育課正常上課,杜絕或者減少文化課教師對體育教學課時的占據,保證學校體育課能夠科學規范、合理有序地進行。
3.教師層面
(1)端正教學思想,貫徹課改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首先,體育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摒棄世俗偏見,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完善自我。其次,體育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無數事實表明,師生間建立良好的關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精神飽滿、表情自然、姿態優美、行為檢點、態度和藹、語言精準、動作瀟灑、示范得當,處處以身作則,通過其引領示范,學生會從內心深處感到自己的老師可親、可敬,從中受到思想上的啟迪,行動上的感染,從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學習中。“愛屋及烏”,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這位老師的課。反之,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呈現僵化的狀態,也就無心好好上課了。
(2)構建符合體育學科特點,適應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應重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方式的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在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同時,要選擇適合中學生水平和地區、學校現狀的具體內容;在教學難易程度的把握上,所學動作的難度要按照所教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取舍,加以變通,以適應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在身體練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以及和人交往中競爭與合作意識、能力的培養,不能過于注重對學生身體能力的評判,盲目追求成績,導致學生的客觀分數與實際能力不符,進而扼制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組織教學時一定要控制好運動量,防止因學生負荷過重而引發反效果。
總之,體育課上的教學內容要豐富,教學方式也要靈活多樣,每一節課盡量做到趣味性與游戲性以及競賽性相結合,既能有效傳授知識與技能,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賓.新課標下中學生體育課學習興趣的探究[N].學知報,2010.
[2]黃燕.中學生歷史教學實踐課活動案例[A].博物館社會教育[C],2006.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