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波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的科學技術實力也在不斷的增強,尤其是信息技術的普及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便利條件。因此,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開展更是培養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與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計算機人才的一種重要途徑。但在具體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課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傳統信息技術課堂進行改革,更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生活化 高中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40-02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信息技術來源于生活,且歸于生活。在這個社會逐步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要求學生在學習過信息技術課程后能夠將信息技術在生活中加以運用。于是“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便走入了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之中,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總是存在著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好基礎知識與技能,便成了信息技術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必要性
1.日常生活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時時刻刻的陪伴在我們身邊,不要覺得信息技術是觸不可及的學科。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信息技術”的身影。例如,學生在校園使用的校園一卡通,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的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輔助,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的聊天軟件等等。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2.信息技術教學渴望生活化。回歸生活是新課改對信息技術課程提出的新要求,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主動的去搭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與生活化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面對難題時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案,問題的解決也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且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
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學生不夠了解。根據教學經驗進行知識教授的教學實踐是最多見的一種教學模式,普遍存在與我國各中小學之中。但這種只憑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下來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現代教學要求,是否對現如今學生的學習具有幫助是一個值得我們教師去思考的問題。個人認為,比起這種經驗法,教師靜下心來去了解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將總結經驗方法的時間節省下來去跟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所在、學習動機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則會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以及課堂質量的提高。我們一再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那么我們就要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堂的開展。
2.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很多教師本著“傳道、授業、解惑”的理念進行課堂教學,不能說這是錯誤的觀念,但在實際教學中“傳道、授業、解惑”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很多教師認為我的學生學會了知識與技能就是教學目標的實現,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毫無新意可言,一味的將死板的教材內容進行傳輸,對知識理論過于重視,對動手實踐過于輕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則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生活進行了解,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與教材相結合進行知識的傳授,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且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
3.對“生活化教學”理念認識不足。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對“生活化教學”表現出一種困惑的狀態,教師不知道該如何實施,學生面對新的教學方式不知該如何應對。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不知該如何協調的問題使教師面對課堂顯現出無從下手的狀態。
三、如何實現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生活化教學
1.教學時間安排合理化。由于編程這一課程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的特征,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是需要扎實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與靈活的數學知識。在編程課程展開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給足,要使學生在理論理解完成的基礎上展開自主的編程操作,且要保證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堂時間多于教師講解的時長。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了解,并將教材與學生的水平特點相結合,合理的安排教學計劃。教師只有抓住課堂的分分秒秒,才能使學生在短暫的課堂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
2.合理控制教學難度。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編程以及數據結構等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在這些問題面前教師決不能急于求成。在困難面前學生難免會出現抵觸與畏懼的心理,這時候教師就應當對教學難度進行合理安排,可以先讓學生運用編程知識試著解決一些學習生活中的小問題,在體驗成功的同時慢慢增加難度。在算法與程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簡單易懂的數據結構入手,使學生能夠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注重因材施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關注,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將知識點進行深入拓展,使學生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3.精心設計綜合活動。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很多知識都較為零散,很難形成知識網絡,不便于記憶。那么知識回顧便是信息技術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了,在每一章節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章節回顧的綜合活動,在對基礎知識進行回顧總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安排一些具有實踐意義的活動,例如,讓學生進行計算機組裝的實踐,看哪位同學構想出的組裝電腦的性價比最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接觸更多的知識,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回歸生活的學習方式。
四、結語
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之中就要對課堂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劃分,將知識點的講授過程進行難易、輕重的分化,將課堂活動進行精心的安排、設計,將生活中對教學有幫助的事例加以分析總結。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實施不是簡單一步化的實施過程,它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將基礎知識掌握扎實,且能夠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是每一名教師都應當負起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白玉蓮.優化教學設計,構建高效信息技術課堂[J].學周刊.2014(05)
[2]孔維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之初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2)
[3]張燕.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術開學第一堂課[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