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霞 王振錫
【摘要】本文針對森林經理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出發點,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建立了優化組合實習內容,強化綜合實習,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生產實踐,教師指導學生創新科研等實踐教學的模式。
【關鍵詞】森林經理學 實踐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S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237-01
森林經理學是林學專業的骨干專業課程之一,具有很強的應用性。通過學習此課程,使學生掌握森林經營規劃設計管理的理論和技術,能夠分析森林資源的結構與消長動態,編寫簡要的森林經營計劃和安排森林經營管理措施。課程肩負著為國家和地方培養高級林業專業人才的任務,對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1]。
在當今社會森林功能轉變為生態服務的新形勢下,社會對林學人才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的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高森林經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實踐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步入工作崗位并贏得社會對學生的認可,是擺在高校教師面前的新課題。
1.森林經理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材內容與教學實踐不同步
我國地域遼闊,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各地森林經營類型各不相同,近年來隨著林業的快速發展和時代要求,森林經理學的理論體系在不斷的發展和更新,一些新理論和新技術不斷涌現,使得統編森林經理學教材因編寫時間和取材對象等問題存在時效性和全局性的限制,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疆,其區域內森林資源及林業研究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使得森林經理學課程教學主要以選定的教材為主,忽視了對本區域內生產實踐的指導,學生在基層工作時經常發生“學的知識用不上,用的知識沒學過”的現象[2]。
1.2學生缺乏參與生產實踐的機會
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的教學和管理人員中多少存在著重視理論教育而忽視實踐教學環節的現象。在教學環節中,理論與實際結合少,學生在學習時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而對于操作方法不熟悉,在實驗及實習的過程中表現的不夠積極,且以往的實習多以單科實習為主,這種單科實習模式一方面把有機聯系的知識體系割裂開來,導致實習內容相互脫節,從而影響學生掌握連貫性、系統性的知識,同時學生宏觀、綜合的思維也得不到鍛煉。另一方面,單科實習模式還存在實習地點和實習內容重復的現象,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且單科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缺乏研究性、探索性和創新性,使得學生在實驗中主要以機械模仿和被動接受為主,缺乏主動思維,學生思考和創新的積極性打消,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3]。最后,由于新疆地區森林資源相對匱乏,選擇實習地點時限制條件較多,實習內容不能按預期完成。
1.3 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缺乏互動
本課程應用性很強,理論知識較枯燥,教師在講授理論內容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雖然教師采用了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但在相對封閉的教學樓內學生面對著滿是理論知識的大屏幕,會導致學生視覺疲勞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新疆本地區森林經理學課程的實踐教學素材,使得學生在學森林經理學課程時感覺枯燥乏味,這也就限制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表現為教師講和學生學“互不干擾”[2]。
2.森林經理學實踐教學思路和做法
2.1 優化組合實習內容
森林經理學實質是通過環境和資源狀態的分析,進行決策、控制和協調人的行為。它是一項管理活動,它面對的是眾多的社會、經濟、自然問題,需要多學科的知識綜合應用。因此,多學科的綜合,是可持續森林經營管理的特點。特別是林業的主導任務轉移到以生態建設和國土生態安全后,課程的實習內容也應做相應調整。把森林經理學單一的課程實習,與林學專業其他專業課程實習融合在一起,建設成為林學專業的綜合型實習。它的綜合型體現在將生態學、氣象學、土壤學、植物學、樹木學、測樹學等基礎知識與森林經理學的區劃、調查過程同時進行,實現了各課程不同知識點的優化組合,給學生提供了全面了解某經營單位森林資源整體狀況的機會。
2.2 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生產實踐
在生產實習中,一要注意對于林業中應用的一些新方法、新技術,要及時讓學生掌握。二要注意學生積極性的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強,自己動手的希望迫切。適當安排學生互動的實習內容,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三根據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積極組織學生深入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實踐和畢業生產實習,做到生產和教學緊密聯合。森林經理綜合教學實習直接到實習林場進行,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領會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強化學以致用的意識[4]。
2.3 教師指導學生創新科研
教師通過科研,不僅產出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及時地掌握本課程的相關理論和技術最新進展,并將這些成果與最新進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5]。鼓勵和吸收低年級林學專業學生參與本專業教學團隊的科研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創新性科學研究,并協助完成或完成結題報告,協助撰寫或撰寫學術論文;通過 2-3年的科研訓練,使他們在進入畢業論文階段,基本具備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獨立撰寫開題報告和獨立撰寫畢業論文的能力,同時培養出強烈的創新激情和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在科研活動中提出具有創新意義的見解。
3.結語
森林經理學是林學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該課程建設關系到林學專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森林經理學實踐教學是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調整優化實驗內容,實行多學科綜合實習的教學模式,著重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以上幾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實踐教學效果,著力培養出一大批面向社會的高素質林業人才,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實現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
參考文獻:
[1]亢新剛.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1-4.
[2]李園園,宋于洋,李明艷等.“森林資源經營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國林業教育,2014,(2):63-65.
[3]施擁軍,黃堅欽,徐華潮等.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中國林業教育,2008,(4):63-66.
[4]周宇峰,施擁軍,葛宏立等.森林經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討.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4,(1):26-27.
[5]李明艷,宋于洋,江萍等.《森林經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探討.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