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健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也更加突出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結合具體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看法,旨在拋磚引玉,切實推動素質教育的更好開展,不斷提升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實踐;思想品德;培養
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發展,教學改革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思想品德課教學注重培養思維能力,輕視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輕視對技能的訓練,以考試為中心,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種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也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難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更應著力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著力做好如下相關工作:一是要轉變教學觀念,實施以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應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現象,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更多表達的機會。教師更多的是需要當好引導者的角色。如在講到法律相關章節的知識時,可以鼓勵并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案例開展談論,以小組交流的形式進行頭腦風暴,共享觀點,互通有無,共同成長。結合身邊案例的討論,也更加真實和深刻,更能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深化對有關知識點的吸收和理解。二是要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善于組織一切切合學生學習主體的課堂活動,圍繞既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有特色的主題,必要時還應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索。如在講授我們的生存環境時,結合可持續發展的主題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資源,在網絡上搜集有關破壞環境的圖片,以及我們身邊發生的有關環境污染的真實案例。通過交流討論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將理論學習和生活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三是注重教學與實踐的結合,結合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拓展學生的認知空間,尤其是要關注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將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建立在社會實踐的層面上,將課堂所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多開展一些社會調查實踐,在具體操作中深化對課本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不斷提升動手能力,發展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宏梅.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3(6):126.
[2]劉昌松.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2(4):3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