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粒
摘 要:情感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教育過程中添加情感因素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其能夠更迅速、更快地理解和領悟所學的知識,使教學成果更加理想。本文主要分析了情感教育的作用,并有針對地提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種人類才會有的心理因素,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大學生是朝氣蓬勃、富有激情的一代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1.價值引導作用
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價值引導。在多元化的思想沖擊之下,當代學生正處于迷茫的時期,部分學生精神信念不堅定,因此情感教育成為了學生思想信念的方向指引和價值追求。
針對受教育者思想境界的不同,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甄選先進的事例,進行宣講,從情感上進行模仿、學習和踐行,引導受教育者在自我反省之后構建思想道德內在品質的新模式,根據時代要求培養正確價值觀和道德觀,鞭策大學生積極向上、精益求精[1]。
2. 心理激勵作用
當前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求知欲望,情感敏感、豐富,獨立自主。但是社會經驗和閱歷的缺乏導致其在判斷正誤的時候出現遲疑和偏差。通過情感教育能夠在課堂上實現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大學生,使其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3. 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情感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價值所在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將情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綜合的教育和知識,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方面的信息的接收,將自己的使命灌注到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和民族未來上來[2]。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的實現途徑
1.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本質需求就是從人的情感需求出發。教育者應該使自己成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這樣才能使得被教育者產生同樣的情感體會,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作為一個思想政治教育者,最關鍵的就是要滿足被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并對情感需求中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有著充分的認識,不能夠將其統一化,忽視一些不合理的情感需求,這樣才能夠保證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3]。
2. 在共性教育基礎上注重個性教育
“造物”的教育沒有重視個體的尊嚴感,在教育過程中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人,對待人,塑造人,最終只會造成教育的一事無成。與之相對的,“造人”的教育重視個體的尊嚴,在教育過程中用因人而異的標準去要求人,對待人,塑造人,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最大程度激發人的潛能。
因此,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就是人,落腳點和歸屬地也是人。人的尊嚴、價值和情感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將人看做是資本,實現最優化的價值和能力的配置。尊重和保證人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人的情感需求出發,實現人的個性化的發展和全方位的提升。
3. 提高教師的情感素養
首先,高校教師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激情和熱情。要實現這個要求,就需要教師有著扎實的基本功底和勇于創新的開拓精神,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其次,高校教師要關心國際時局、社會熱點,掌握當前的政策格局,這樣才能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了然于胸,采用適當的方式將其傳授給學生。最后,思想政治老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教育者,還是學生生活的引導者。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感知其情感的變化,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
情感教育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感染學生,滿足學生對于教學的情感需要,與大學生進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共性教育的基礎上注重個性教育,提高教師的情感素養。
參考文獻:
[1]趙海燕,胡冬梅.發揮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林業教育,2007(S1):77—78.
[2]相天東.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功能及實現[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4):101—102.
[3]王冠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述評[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03).
(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