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驍
摘 要:自《南京零距離》開播以來,民生新聞以其獨特的親切性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民生節目在得到收視率的同時,也遇到了許多不可避免的問題,如何突破民生新聞的瓶頸期,是從業者非常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從專業化、多樣化、人文性、道德性等方面,為民生新聞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專業化;多樣化;人文性;道德性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3-0101-02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最早可以追溯到江蘇電視臺的《南京零距離》,可節目主打平民化、以老百姓關心的、喜聞樂見的新聞資訊等獲得成功[1]。之后民生新聞如雨后春筍般繁榮昌盛,其中,江西衛視《金牌調解》、安徽衛視《第一時間》、吉林衛視《守望都市》等都是民生類節目中的突出代表。21世紀初,民生類節目以其解決實際問題、親切感強的特點獲得較高的評價。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民生節目的制作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在受到熱捧的同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問題,其內容的低俗化、制作的粗糙化等問題遭到了人們的批評,叫座不叫好成了民生類新聞節目的通病,本文將以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與山西科教頻道《小郭跑腿》為例,分析民生節目如何突破瓶頸,再創輝煌。
一、專業化是民生新聞節目的必經之路
(一)節目團隊專業化
民生新聞節目以靠近百姓生活而得到觀眾的青睞,許多民生節目為了迎合觀眾,其工作人員也是身邊的普通人,但在對工作人員的甄別上較為粗糙,一些文化層次比較低、生活閱歷不足、業務水準較低等問題。例如山西科教頻道的《小郭跑腿》節目,其調節嘉賓多為身邊人,在做調解節目時,通常比較親切,但由于缺乏專業新聞素養,常常只是責備過錯一方,而不能以客觀態度進行調節,甚至有時在當事方沒有進行傾訴時就發表自身觀點,咄咄逼人,最終只能適得其反。而與之相似的《金牌調解》節目,所請嘉賓多為律師、教師、詩人等文化涵養較高的人群,這些人往往能在當事人闡述完自己的立場后,客觀地對其進行分析,且在言辭上較為文明,語言較為緩和,往往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效果。除此以外,《小郭跑腿》節目中,編輯詞語偏激犀利,節目名稱低俗不堪都是由于其制作團隊不專業造成的。
(二)節目內容真實化
真實是新聞的首要標準和第一選擇,離開的真實,也就無所謂新聞[2]。因此,在制作節目時,萬萬不可為了營造收視率而刻意制造矛盾甚至制造新聞。在《南京零距離》播出之后,陸續出現了一批民生新聞,但這些民生節目總是被人們指出內容過于虛假、過度夸張等問題。
例如《小郭跑腿》中《夜半敲窗的男人》這一期,節目組的目的是調節夫妻雙方問題,在雙方問題剛剛要緩解時,刻意提出女方的問題而導致雙方矛盾激化,最終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雙方關系更加惡劣。因此,堅守真實客觀原則是民生節目的必備要素。
二、多樣化是民生新聞節目的必要因素
(一)節目選題多樣化
作為電視節目的一種,能否滿足觀眾的新鮮感是節目成功與否的要素之一,而當下民生新聞節目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題材的重復選擇。例如《小郭跑腿》開播至今,其中大部分意在解決夫妻矛盾,還有一部分是家庭引發的婆媳矛盾等,歸納起來都是家庭倫理關系的矛盾。但百姓生活中的問題包括萬象,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感情問題所能概括的,題材的重復會造成觀眾的新鮮感下降,從而產生不良影響。于此相對的《金牌調解》中也出現了此類問題,但偶爾也會出現討要工資、上學困難等人們關注的問題而吸引觀眾收看。
(二)避免同質化現象
任何一類電視節目,當其收視率高漲時,自然而然地會出現類似節目與之效仿,如《第一現場》播出后,出現了相似的《一時間》,而當下較火爆的家庭調解類民生節目除《金牌調解》《小郭跑腿》以外,北京衛視《第三調解室》、安徽衛視《超級新聞場》等也相繼出現。這類節目雖然節目形式上各具特色,但究其根本,內容上基本大同小異,多為情感糾紛,民生節目在形式和內容上的雷同,造成了表象民生新聞非常繁榮,但卻從繁榮之中透漏出形式單一的本質[3]。節目的泛濫造成了觀眾的厭倦情緒,從而降低了此類節目的收視率。
三、人文性是民生新聞的最終追求
(一)節目內容思辯性
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是民生新聞的殺手锏,但這里的貼近絕不僅僅指表面上對人們生活中存在問題給予揭露,更重要的是從表面的問題中,發現深刻的根源,并對這一普遍問題給予反思,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解決當事人問題的同時,使受眾得到一定的啟發。在同樣是解決婚戀關系的節目中,《小郭跑腿》之《老婆的十大“問題”》中,一開始,調解員僅僅局限于對夫妻父母的問題進行調解,而沒有進行深刻詢問,當以為問題已解決時,才由女方談出家暴、金錢糾紛等,而面對這些問題,調解員也只是簡單勸阻女方而沒有深刻挖掘事件背后的問題,因而最終導致雙方不歡而散。而同樣是調節夫妻關系的節目,《金牌調解》之《面膜微商的婚姻危機》一期中,調解員在聽到雙方因妻子進行微商活動而引發矛盾時,沒有簡單的進行勸解,而是對其家屬進行了解,發現雙方問題根源,進而對雙方進行客觀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式,使雙方重新思考問題的出現,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考慮到,夫妻雙方如何真正愛對方。
(二)真善美的展現
作為民生類新聞節目,關注百姓生活不僅僅指對生活中問題地發現,也不僅僅解決一兩件家庭糾紛,而要以展現普通人生活中的溫馨為出發點,使人們感受到人間的真善美,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意義。在當下民生類新聞節目中,為了博得收視率,可以展示一些難以想象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僅僅可以博得人們一時的眼球,卻經不起人們的反復推敲,節目不斷地展現生活中的假惡丑,而忽視了真善美的宣揚。
《小郭跑腿》中,展現的往往是人性中最為極端的一部分,例如《妻子的十大“問題”》一期中,本是丈夫為妻子回家而要求節目組進行勸解。在節目中,丈夫是一個木訥、不善于言談的人,面對岳母的指責及妻子的刁難,丈夫始終保持著基本的理智與禮貌。但在節目后期,丈夫陰險的一面展露無疑,先是懷疑妻子偷戒指,接著要求妻子歸還三金,使得前半段塑造的良好男人形象蕩然無存。這樣的節目,只能使人性無限制的丑化而不能使人們的問題得以解決。而《金牌調解》中,同樣是夫妻矛盾,丈夫本解不開心結而拒絕調解,但當調解員讓夫妻雙方拉手時,丈夫出人意料地擁抱著妻子,這樣的結果,使人間真情無限地放大,節目中的溫情元素廣泛傳播。
四、道德性是民生新聞的最低底線
(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新聞類節目作為電視節目中最重要且比重最大的一類型,其重要的目的是進行輿論導向作用,在民生類新聞節目中,一直堅持以為人民服務作為首先基點,展現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時,堅持正義的正確性,堅持生活的陽光性是節目不可缺少的。放之當下的民生類新聞節目,為盡可能多地獲得收視率,對不道德行為無限制地展播。雖然節目中對不道德內容進行了嚴肅地批判,但卻告訴人們一個活生生的事實:道德是無底線的,是隨處可破的。做為人們行為規范模仿對象的新聞,這樣的處理方式所造成的惡劣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小郭跑腿》中,對不孝順父母、婚外戀、第三者等內容的批判是值得肯定的,但節目調解后,事情往往難以解決。人們在節目中只能看到媒體力量在不正確行為的面前所展示的無能,甚至某些歪理邪說使許多受眾無形之中得以接受并競相模仿。這樣,對負能量的無限擴大及正能量的壓制使得民生類新聞節目越來越低俗化。同樣調解矛盾的《金牌調解》節目中,對談話的內容進行很好的刪減,對于一些不利于宣傳的內容進行規避,對于敏感的不道德問題點到為止,在短短半個小時之內,盡量提取有用且有具有正能量的內容進行播出。
(二)堅持法律底線
新聞節目的有效性與時效性決定了新聞工作者必須積極挖掘新聞,并對新聞進行一手地思考與編輯。當下媒介競爭日益激烈,民生類新聞節目也層出不窮,為了當事人能以最真實的情況進行演播,也為了滿足受眾的窺私心理,一些新聞工作者往往不征得當時人的認可而直接采訪,甚至有時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法對新聞資料進行播出。這樣,使一些原本可以簡單調解的矛盾經媒體播出后反而一發不可收拾。當下民生類節目為了貼近性與真實性的顯現,大多采取現直播或在經過調查與選擇后,返回現場對當事人進行采訪,但正是由于現場環境的大范圍化,使得被采訪者常常措手不及。
如《小郭跑腿》欄目中,曾有當事人反應,本不想讓節目播出,節目組在答應不播出后套取資料,但隨后對節目進行了播出,使得原本已和諧的家庭產生了極大的問題。這樣不道德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操守,同時,也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對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損害。比較而言的《金牌調解》欄目,將采訪與調解的環境放在演播廳中進行,不愿被采訪的對象可以不到現場解說,這樣充分尊重了當事人的權利,使當事人在上節目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減輕當事人及家庭的心理負擔。
民生類新聞節目作為新聞類節目中特殊的一種,如若要長期發展,必須做到收視率與口碑的雙豐收,只有立足當下,堅持以人文關懷為目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民生類新聞節目才可以獲得長遠的發展,才可能成為新聞類節目中的佼佼者。
參考文獻:
[1]李杰.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探討[J].新聞傳播,2011(10).
[2]尹韻公.試論新聞的真實性原則[J].現代傳媒(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6).
[3]關德洪.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創新與提升[J].新聞知識,2013(1).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