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多元化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形成的現代政治和教育理念,可以簡單理解為各民族文化的一種和諧共存。當前這種和諧的多元化理念已經形成了我國政治、文化領域的核心思想,指導著我國的政治文化建設。但是在教育領域這一理念的貫徹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尤其是在涉及多民族問題的音樂教育領域更為嚴重。本文立足于現代高校音樂教學的實際,從多元化音樂教育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的實際,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融入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多元化 音樂教育 高校音樂教學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都存在著多民族的客觀現象,如何解決和諧共存問題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鄰域都實行了和諧共處的多元化政策,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在音樂教育領域這一問題還是普遍存在,并不是針對民族問題而是針對音樂的民族多樣性問題。因此在音樂領域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融入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多元化教育概述
多元化教育是在當今經濟、政治全球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教育領域的新觀念,其本身是現代社會政治、經濟多元化的一種延伸,也是現實社會對教育領域發展的客觀要求。多元化教育作為現代教育領域的前沿教育理念,教育研究領域對其本質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美國教育領域認為多元化教育是不同文化、不同人種、不同宗教和不同社會階層在教育領域的和平共處與和諧關系,其應用的本質目的在于在教育層面上統籌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讓不同的利益主體都能夠在相同的教育框架下和諧共處,并獲得其自身所要求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權利。
加拿大教育領域認為,當前多元化教育應該被理解為文化多元化的一種延伸,其本質上是文化多元化在教育領域的體現。主張政府機構和文化管理主體應該在文化資源分配和教育資源分配活動中保持公平的理念,原則上促進所有被認可的文化形式和教育形式發展,這種對多元化教育的認識顯然要比美國對多元化教育的理解要深入。所以當前各國的多元化教育活動多以加拿大多元化教育理念為基礎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綜上所述,多元化教育本質上是對文化多元化的承認,在教育領域首先承認所有存在并被社會認可的文化形式都是獨立的文化主體,文化主體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這種平等表現為對文化形式和教育主體的尊重兩個方面。
二、多元化音樂教育
因為音樂藝術自身的特點限制和高校音樂教育的結合性特點影響,音樂教育是現代教育領域存在多元化現象最為集中的區域,可以說是多元化教育理念的集中應用區域。研究人員在這一領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希望可以在這一領域真正實現多元化教育理念,并借助音樂領域應用的成功進而推廣到其他領域。當前在多元化音樂教學領域主要產生了四種教學模式,分別是:主流中心模式、民族附加模式、多民族模式和民族——國家模式,其中主流中心模式是以區域主流文化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這一教育模式中主流音樂文化占據主導地位而對其他音樂文化的教育是作為主流音樂文化的補充出現的;民族附加模式也是從主流音樂文化出發進行音樂教育的模式,其主要特點是從主流音樂文化的角度出發,對多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教育,具體而言就是“主流音樂為體、多民族音樂為用”的教學模式;多民族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是從多民族角度出發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以不同民族音樂文化的群體性事件和音樂概念作為連結不同民族音樂文化的核心,將多民族音樂文化統一于一個教學理念或者一個課堂;民族——國家模式,這一模式是從多國家的民族觀點來進行的,其本質上跨越了國家的限制,以民族為音樂文化的界限,對民族范圍內的音樂文化形式進行教育。
三、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融入
(一)多元化音樂教育理念的樹立
我國的高等音樂教育在本世紀初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實際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種缺陷并不是表現在音樂教育的客觀層面,并不是音樂教育的資源分配不均,也不是重視程度不夠,而是主體的音樂教育理念的片面。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音樂教育主要學習西方,不僅在教育方式上向西方靠攏而且在教育內容上也主要以西方的教育資源為主。在這一過程中多元化音樂教育思想的缺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中國的高等音樂教育對中國自身的音樂資源和音樂歷史的忽視,如今的高等音樂院校設置的西方音樂課程在課程總數中占絕對優勢,學習西方音樂的學生在學生總數中占據絕對優勢,這種學習他人而忽視自己音樂文化傳承的方式導致音樂缺乏了民族文化的支撐,缺乏自身延續的能力,無法在缺乏文化支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我國在學習西方音樂的過程中學習的內容存在片面性,世界音樂中只學習西方音樂,而西方音樂中只重視歐洲音樂,歐洲音樂中只重視德國、法國等幾個國家的音樂,從時間角度看,只重視這幾個國家在17、18、19幾個世紀的音樂,這種音樂學習內容的片面性,進一步影響了中國高等音樂教育的多元化。中國本土音樂文化的缺失和世界音樂文化學習的不全面使我國高等音樂教育落入了尷尬的境地。
中國高等音樂教育的這些現狀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國高等音樂院校在強調音樂教育的同時,忽視了音樂藝術本身的人文性,沒有認識到音樂本身是在特殊的文化環境中產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只有堅持在以本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同時兼收并蓄積極地吸收、發展多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實現高等音樂教育的多元化,才能真正保證高等音樂教育質量的提升,高素質音樂人才的培養。
(二)多元化音樂教育課程的完善
在高等音樂教學活動中,多元化音樂教育的課程實施并不僅僅指單獨設置少數民族的音樂教育課程,也不是設置世界民族音樂教育課程,單獨的少數民族音樂教學課程設置不能保證音樂教育的多元化實現,而世界民族音樂課程音樂教學內容的繁雜也必然會導致學生課業負擔的加重效果難以保證。這兩種音樂課程設置方式都不能很好地保證高等音樂教育的多元化順利實現。在當前的高等音樂教育活動中遂行多元化原則最現實的課程設置方式,就是將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華和特色融入到現有的課程當中。以當前的我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為基礎,融入世界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精華和特點,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音樂文化形式、技巧,讓學生在音樂教學課程中體會到世界各民族音樂的特點和音樂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音樂藝術的淬煉、發展和創新。
所以在具體的高等音樂教育課程設置過程中要遵循三點原則,分別是多元化、文化性和整體性。首先,高等音樂課程教學整體應該保持一定的多元化特點,囊括符合其自身要求的民族音樂內容,讓學生以平等的心態接觸到更多的音樂形式、音樂內容;其次要注重音樂的文化性,要認識到音樂是文化的體現,如果只學習音樂未免舍本逐末,只有將音樂與音樂文化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學生透徹的理解音樂內容,同時能夠在音樂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創新;第三,音樂教學活動尤其是高等音樂教學活動本身是一個整體,單獨從教材、教師、行政管理任何一方面進行的多元化音樂教育都不能保證多元化音樂教育的效果,只有從高等音樂教育的整體出發對教育環境、教育方法進行改進,才能保證最終的教育成效。
(三)多元化音樂教育的本土化
當前實行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國家,各自的多元化實現方式各有不同,這是多元化音樂教育本土化的結果。多元化本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也是一個世界各國普遍適用的概念。但是實際上每個國家的音樂教育實際各不相同,其在特定國家特定文化環境內的應用一定要結合特定文化環境的實際來進行。通常情況下從世界范圍來看,音樂等藝術形式“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音樂教育多元化的大時代背景下,音樂教育本身應該具備自身民族文化的特點,只有這樣其表現在世界音樂領域中的音樂形式才能保證其特殊性和民族性。這就要求我國的音樂高等院校在多元化音樂教育活動中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找準多元化音樂教育與本土文化的結合點,以本民族文化為基礎充分結合世界民族音樂文化,才是多元化音樂教育的本質形式。
我國自身的民族音樂文化就較為豐富,同時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范圍內各民族的音樂文化也開始融入到我國的音樂領域,在這種復雜的音樂文化形式下,高等音樂教育院校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知道哪些音樂文化形式是高等音樂教育的根本,而哪些民族文化形式對根本文化形式的發展創新是有利的,確定了這兩個基本概念以后,立足根本結合有益民族音樂文化,實現的音樂教育多元化才是真正的多元化。
(四)教師素質的提升
在高等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本身對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是多元化音樂教學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在實際的多元化音樂教學活動中只有教師本身具備相應的多元化知識,并樹立了相應的多元化教學意識才能保證實際教學中的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和教育。我國高等音樂教育領域一直是一個藝術性和排他性很強的鄰域,在這一領域教師和學生一樣專注于自己音樂領域的教與學,對其他領域、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并不感興趣,甚至有一些抵觸和排斥,這是我國高等音樂教育的客觀實際是不能否認的。但是在音樂教育的新時期,音樂教育的形勢和理念都有極大的轉變,這種形勢下高等音樂教育的教師不能固步自封,要首先打開思想的禁錮,認識到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優越性,認識到我國高等音樂教育發展的實際,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樹立多元化教育的思想,發揮多元化教育的能力,切實引導學生向多元化音樂教育的方向發展,實現我國音樂教育的新突破,構建我國音樂教育的美好未來。
四、結語
高等音樂教育是我國音樂教育的藝術殿堂,其本身的教育質量將直接影響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而多元化是現代音樂教育發展的前沿主流思想,是音樂教育的未來教育理念。因此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的研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本文從多元教育、多元音樂教育和多元音樂教育在高等音樂教學中的應用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為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在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建強.關于在普通高校音樂欣賞課中滲透多元音樂文化的思考[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李娜.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黃自歡.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與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4]趙海英.高校音樂教育中急需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05,(01).
[5]侯柯.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高師音樂教師教育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
[6]張小鷗.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影響[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江姝璇.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4,(02).
[8]申展,劉詠蓮.淺議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