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其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但現階段的小學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大量的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現象,需要教師不斷更新以往的教學模式,深入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有效策略
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疑問無疑是最好的導師,能夠幫助學生思想起飛。疑問同時也是現代社會推陳出新的必要條件,通過各種疑問才創造了今天的先進科技。因此,教師的教學模式要與時俱進,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提問,并進行自主探索,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但如何結合提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仍需教師進行不斷的深入探索,從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本文通過以下幾點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進行闡述。
一、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有效性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具有好奇心極強的特點,但是在面對陌生事物時仍有羞于提問、膽怯提問的現象,并且很多時候得不到答案便會迅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設計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教學模式時,應首先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觀察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從而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教學。
例如,在教“圓的認識”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小動物騎車比賽的視頻,教師應使用講故事的語氣向學生解釋視頻中的內容:森林中動物們正在舉行騎車比賽, 小動物都騎著自己的自行車來比賽。有的動物騎著三角形車輪的自行車,有的動物騎著正方形車輪的自行車,而還有的動物騎著菱形車輪和圓形車輪的自行車來進行比賽。講完后,教師先不著急播放視頻,而是提問學生:同學們在聽老師講完后,有沒有發現什么奇怪的現象?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老師?經過教師的點撥,有大膽的學生便會提問老師:為什么動物們騎的自行車的車輪形狀不一樣呢?還有的學生會問:自行車的車輪不應該是圓形的?為什么會有好多種形狀的車輪呢?老師要給這些敢于提問的同學獎勵。通過獎勵的形式激勵其他學生效仿,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只有敢于提出問題才能得到想知道的答案。之后教師再播放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尋找答案,最后教師再導入這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有效性教學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敢于提問還不夠,還應開發善于提問、多提問的能力,使學生學會“不恥下問”,從而可以獲得更多的指導和不同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并指導學生善于提問、多提問的方法;教導學生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難題時,要勇敢地向其他人請教,使學生逐漸養成善于提問、多提問的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圓的認識”的第二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關于一個圓的半徑都是一樣長的,同學們對這句話有什么看法嗎?有的學生會問了:為什么啊?有什么根據嗎?此時教師應大力表揚這位學生,不僅敢于提問還善于提問。然后教師佯裝不知并提問學生:為什么呢?老師也想知道呢,同學們可以互相提問看誰知道答案,或者問問課本從書中尋找答案。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提問,培養學生善于提問、多提問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提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會問的有效性教學
學生在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多提問的同時,還應會問,真正提問出問題的主旨內容,提問出切實解決問題的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還應教會學生“問”的學問,教會學生會問,使學生能夠提問一些真正有意義的問題,從而切實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應注意“會問”不單指會問問題、會問人,還應包括會問課本、會尋求問題的答案。
例如,在教“日歷”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日期中閏年這一特殊現象提問學生:小明已經13歲了,但是他為什么只過了2個生日呢?在學生好奇心十足時,教師再順勢提問學生: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疑問,那我們怎么解決這些疑問呢?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后,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學生紛紛從各種途徑、使用各種方法尋求答案,從而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尋求學問的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學會提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提問中提高學習的能力,掌握課本的知識,從而真正實現教師有效性教學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西省尋烏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