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茂河
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獲得直觀感性認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和規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有效途徑。實驗的成功演示,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而且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表明,課堂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改進;創新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科學,實驗教學則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根據初中學生好奇心強、認知能力有限的特點,積極開展物理實驗教學,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終生學習和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多年來,筆者在物理教學中通過對實驗的不斷探究、改進和實踐,將教材中幾個實驗加以改進,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觀察是準備創新素質
1.在演示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有許多演示實驗,學生對演示實驗很感興趣,但在進行觀察時往往抓不住關鍵。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這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師對所做演示實驗的每一步都應該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觀察要求,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2.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組織學生參觀、做課外小實驗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如,學習平面鏡前,教師就布置學生寫小論文《平面鏡成像》,使學生主動地去觀察了解平面鏡的相關物理知識,并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在生產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二、實驗是學習前人的“創新”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并認真地加以思索和總結得到的。初中學生對為什么要做物理實驗存在著不正確的想法:有的是無所謂,有的是強烈的好奇心渴望老師多做實驗。實際上他們都不知道為什么要做物理實驗。實驗就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對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和研究的活動。通過實驗,學生能夠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認識。實驗中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師應要求學生每做一個實驗都應該了解實驗目的,理解掌握實驗原理,正確使用儀器,作必要的記錄,得出相應的結論,整理好實驗器材,同時根據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得出結論,做出正確的實驗報告,并向學生適當介紹一些物理科學家所做的物理實驗以及所取得的成績,以達到激發學生渴望實驗的目的。
三、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物理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同時,要求學生了解實驗器材的構造、性能、使用方法,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如,在進行“實驗:研究電磁鐵”一節教學時,教師課前應組織學生學習繞制有三組抽頭的電磁鐵,并觀察改變匝數的原理,為教學時更好地理解器材結構、原理等知識做好準備;在教學“用電流表測電流”和“用電壓表測電壓”實驗時,特別強調電流表、電壓表的特點及“+”“-”接線柱的接法,使學生反復練習兩表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及讀數,要求其達到熟練的程度,不出差錯,為過后的“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測定小燈泡的功率”“焦耳定律”等實驗中的連接、讀數技能達到規范、準確打下基礎。只有學生實驗技能提高了,才能獨立動手操作和解決一些課外的電學小實驗所遇到的問題。這樣教師通過針對性實驗技能的培養,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由上可知,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進行演習實驗可以使教師教學效率提高,讓學生更喜歡物理學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安 忠,劉炳升.中學物理實驗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邵 明.對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的思考與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22):70—71.
(作者單位:江蘇省清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