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嶺
摘 要:德育管理就是依據具體德育目標,通過實際決策、計劃以及控制、組織與指導,充分利用德育所含的各個要素,達到育人目標的一種學校管理活動。德育管理屬于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根據國家以及黨所提出的要求,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具體基本規律以及思想品德具體形成規律,對德育組織之間以及組織和相應德育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讓德育組織一直保持最佳機能狀態。本文主要對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筆者的思考和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德育管理;問題及對策
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學校應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建立校內外學生思想道德具體教育網絡,盡量做好道德教育工作。[1]這對培育有文化、有理想以及有道德的社會建設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學校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可是實際上,很多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應該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一、小學道德管理中的問題
1.德育目標太抽象
大部分學校領導以及班主任和德育教師都沒有意識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實際教學中,比較重視智育而忽視道德教育,有些教師甚至覺得,道德教育只是一種形式,不存在實際意義;同時認為對于社會對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思想道德教育是沒有作用的。在教育過程中追求表面化以及任務化,產生問題的時候大部分教師都采取哪里出問題治哪里的方法。
2.德育內容比較缺乏科學性
德育內容所具有的科學性就是內容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符,容易被學生內化以及實踐。各個時期的具體德育內容具有差異性,德育內容應該和主流社會精神一致。[2]可是目前學校德育工作大部分只是照搬以前的內容,將養成教育當作學校德育全部內容,缺乏創新時代精神,具體表現在學校受教者所具有的主體性以及師生關系所具有的單向性。該道德教育缺乏平等性,所以必然會使教學效率低下。
3.德育方法比較傾向于“成人化”
很多小學的德育內容比較假、空、大,未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所以成人化傾向非常嚴重,教師口頭教育比較多,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非常抽象,德育內容小學生很難接受,所以教學效果非常差。除此之外,德育內容比較空洞,不具針對性以及趣味性,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
4.網絡文化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在信息網絡不斷發展的今天,盡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教學手段以及新技術和條件,可是同時也使德育工作更加困難。網絡給德育以及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所采取的具體對策
1.建立全考核制度,讓教師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并沒有解決好應試教育往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轉化存在的問題,大多數學校領導都認為智育屬于硬指標,而德育屬于軟指標,所以比較忽視德育工作。雖然智育以及德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標,就是促進校園學生身心發展,可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側重的。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有效提升學生思想方面的覺悟,使學生可以判斷是非美丑,明辨善惡,具備優良道德。
2.將課堂教學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讓德育滲透進別的學科教學和各項活動里面
新課標里面明確要求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之所以進行新課改,就是為了培育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給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行學科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有效結合一下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感情狀態和具體價值觀、過程和方法。所以,應該重視學科課堂教學這一德育渠道,對其他學科德育資源進行開發,在別的學科實際教學過程中滲入思想道德教育,將學科課堂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各科教師應該依據教材特點,于備課以及上課過程中,將教材德育內涵挖掘出來,有效結合教材知識以及德育內容。
3.合理處理網絡信息給德育帶來的影響問題
在網絡信息發展迅猛的今天,小學生必然會接觸到網絡文化。網絡屬于雙刃劍,可以給德育注入新的活力,可是也會對學生思維方式以及道德行為造成消極影響,從而影響到其身心發展。學校應該對上網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采取合理的引導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管理措施應該到位,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以及應用網絡技術。
對學校來說,德育工作屬于非常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藝術性比較強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人員必須清楚認識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勇敢地面對挑戰,對思想道德教育進行不斷的探索。這樣才可以讓學校德育工作與時俱進地發展,培養出思想品質、綜合素質、價值觀和時代發展以及國家建設相適應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房秀忠.新時期小學德育管理探討[J].科學導報,2013(13).
[2]謝育紅.小學德育管理有效策略探討,引進社會教育資源[J].新課程(小學),2014(07).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福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