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波
摘 要:本文為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分析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結合新課程教學標準提出了“圖示法”教學。通過對“圖示法”概念教學的理解,可知此教學方法符合新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最后例舉題目闡述此方法的應用優勢,對于形象再現事物、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圖示法;直觀;邏輯;聯系
筆者總結多年初中物理一線教學經驗可知,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多存在教學資源單一、教學模式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至此,本文就針對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初中物理學科特點提出“圖示法”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圖形等為主要方式,揭示物理現象,直觀地將抽象的物理概念進行表達。教學實質是科學地將物理知識形象化,將繁瑣的物理概念系列化、簡明化,便于學生接受、學習。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應用此教學策略,并加以總結,以此奠定它在這門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圖示法”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理論依據
(1) 符合新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由初中物理(人教版)課本內容可知,本書平均每頁就有1.24幅圖片,占據版面容量的35%。這體現出圖示也是構成教材內容的重要部分。而當前新課程教學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及觀察力。所以,依據“圖示法”很好地將電路、力學分析、光路等抽象知識概念直觀展示給學生,符合當前新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
(2)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根據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我國初中生在求學階段的初始思維為抽象邏輯思維占優。但是抽象思維大多數還是停留在經驗型階段,也就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依靠具體形象思維的支撐。再者,生理學家指出,人的左右腦分工不同。左腦主要從事的是邏輯思維的工作,而右腦則是控制著對圖像等事物的記憶。右腦的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這就體現出學生需要抽象邏輯思維,右腦的開發潛力巨大。而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引入“圖示法”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
2.“圖示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1)借助“圖示法”,形象再現事物。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蹦敲矗瑢W生的認知結構是從感性事物開始的。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核心是感覺和知覺。那么,教師在講解題目時就要引導學生,學會用“圖示法”刺激知覺事物,從而克服學生很難理解抽象事物的弊端。
例如,有AB兩地相距378km, 甲、乙兩輛汽車分別以V甲=54km/h,V乙=72km/h的速度從A、B兩地出發,相對開出,試用圖象法求:①兩車經過多長時間相遇?②兩車在什么地方相遇?
解析: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它們路程圖象分別為兩條直線。如圖所示,甲乙兩圖象的交點的坐標表示相遇點的時間和位置,做法如下:①以A點為原點畫出坐標軸,橫坐標表示時間t,縱坐標表示到A點的距離(即s)軸。②時間為0時,甲車在原點A,時間為1h時,甲距離原點為54km,如圖中D點,經過A、D畫出甲車的路程圖像。③時間為0時,乙車在B地離原點378km,時間為1h時,乙車離原點A(378km-72km)=306km,如圖中E點,經過B、E畫出乙車的路程圖象。④畫出兩車的路程圖象,甲乙交點C的坐標,即為相遇的時間和地點,由圖可知,t=3h,s=162km。
本題要求圖象法來求解,但又沒有給出圖象,這就需學生自己去作圖,增加了試題的難度。在分析各段關系時,要注意作圖時選擇的橫軸和縱軸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依據“圖示法”解題可以更加直觀地將題目隱含意思表達出來,簡化題目難度。
(2)借助“圖示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初中物理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實驗性學科。由中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可知,學生要學習好物理并不簡單。再加上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很難提高。那么,積極引入“圖示法”教學就可以直觀再現抽象的物理概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滑輪組的力學分析時,我們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簡單示例。教師可以設置題目,根據題目提示,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滑輪的繞法。
如下圖所示,按要求串繞滑輪組。(起作用的繩子根數分別是2、3、4、4)
3.總結
由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可知,引入“圖示法”教學可以揭示物理現象,直觀地將抽象的物理概念進行表達,便于學生接受、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也符合新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通過“圖示法”,形象再現事物,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魏志朋.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硅谷,2009(16).
[2]韋明肯.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幾個時機[J].基礎教育研究,2009(07).
(作者單位:吉林省永吉縣第三十 五中學)